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科研之窗

  • 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抑制脑损伤后炎症反应的研究

    张岱男;周世芳;肖萌;马顺昌;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BI)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时间依从性变化,并探讨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颅脑损伤组(TBI组)及TBI+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处理组(TBI+GOT组),采用改良Feeney DM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TBI模型,Sham组开颅窗后不予以撞击;TBI+GOT组于制模前经颈部皮下注射GOT 1周;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12 h、1 d、3 d、5 d处死大鼠,制备脑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组和TBI+GOT组脑组织TNF-α和IL-6的浓度在脑损伤后12 h、24 h显著升高(P<0.05),第3、5天无显著变化;与TBI组比较,TBI+GOT组脑组织TNF-α和IL-6的浓度在脑损伤后12 h、24 h显著降低(P<0.05),第3、5天无显著变化。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释放具有时间依从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处理后炎性因子的释放受到抑制。

    2021年13期 v.24 1105-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 siRNA-ATF3表达载体对人胶质母细胞U373MG的作用研究

    马斯奇;孙逸杰;朱旭强;李雪元;吴立新;闫东明;

    目的构建、筛选并鉴定siRNA-ATF3表达载体,探讨转录激活因子3(ATF3)、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Masp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转染了siRNA-ATF3表达载体的人胶质母细胞U373MG细胞株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构建siRNA-ATF3表达载体,并转染U373MG细胞株,以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筛选出有效的siRNA-ATF3表达载体,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染siRNA-ATF3表达载体的U373MG细胞株中ATF3、Maspin和MMP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U373MG细胞中的ATF3蛋白表达量可被pSilencer siR1-ATF3和pSilencer siR2-ATF3表达载体有效降低。转染siRNA-ATF3表达载体后U373MG细胞生长状态差,增殖速度减慢。ATF3和MMP2在空白组和Control-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量高于3个干扰组;与空白组和Control-siRNA组相比,Maspin在ATF3-siRNA组表达最高,在顺铂组和ATF3-siRNA+顺铂组中的表达降低。结论 siRNA-ATF3表达载体有效抑制U373MG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顺铂可协同增强抑制效果,ATF3、Maspin和MMP2可能协同参与了U373MG细胞的生长和增殖,siRNA-ATF3表达载体可作为治疗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生长增殖的有效手段。

    2021年13期 v.24 1110-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论著 临床诊治

  • RDW TGF-β1 FIB与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及预测预后的ROC分析

    张爱军;鲁友明;陈鑫;袁磊;邹冬冬;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蛋白原(FIB)与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10—2020-06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统计患者手术情况,根据3个月内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不良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RDW、TGF-β1、FIB、NIHSS评分,采用Pearson分析RDW、TGF-β1、FIB与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不良组与良好组脑积水严重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术后1周、术后2周RDW、TGF-β1、FIB、NIHSS评分高于良好组(P<0.05);术后1周、术后2周RDW、TGF-β1、FIB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将脑积水严重程度、NIHSS评分控制后,术后1周、术后2周RDW、TGF-β1、FIB仍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术后1周RDW、TGF-β1、FIB及联合预测预后的AUC为0.736、0.715、0.782、0.897(P<0.05),术后2周RDW、TGF-β1、FIB及联合预测预后的AUC为0.821、0.792、0.819、0.942(P<0.05)。结论 RDW、TGF-β1、FIB与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有关,动态监测其水平变化可预测患者预后,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021年13期 v.24 1117-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吴世陶;刘方;石伟伟;张敏;李建章;刘恒方;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01—2020-01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肌肉病理和基因测序同时确诊的42例MELA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肌肉病理和基因测序等资料,对其血液和新鲜尿液的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均发现mtNDA突变,30例患者发生3243 A>G突变,血液检出25例发生3243 A>G突变,突变率为22.15%~100%(36.26±13.38)%;尿液检出30例发生3243 A>G突变,细胞突变率为38.46%~100%(59.49±22.67)%;发现3271 T>C突变、13513G>A突变分别3例,1642 G>A、3093 C>G、3256 C>T、3302 A>G、3697 G>A和15242 G>A突变分别1例,其中3093C>G、3697 G>A和15242 G>A突变国外已经报道,而国内尚未见报道。与血液的线粒体DNA突变率相比,尿液的突变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43 A>G是MELAS综合征最常见的突变位点。3093 C>G、3697 G>A和15242 G>A突变丰富了国内MELAS综合征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特点。尿液的mtDNA突变率高于血液,可作为MELAS综合征患者及亲属基因测序的首选标本。

    2021年13期 v.24 1124-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影像组学联合表观弥散系数评估低级别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状态

    李军;程海平;毛椿平;刘余民;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估低级别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纳入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05—2020-12入院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基于患者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转为表观弥散系数图,分别计算患者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将IDH-1野生型患者与突变型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基于训练组患者按照IDH-1是否突变为研究目的,对影像组学参数进行特征降维,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_score),最后联合病灶ADC值构建影像联合模型评估IDH-1是否突变,并采用Hosmer-Lemeshow以及临床决策线分析联合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基于训练组中所有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以IDH-1是否突变为分类标签采用LASSO进行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取最小惩罚系数Logλ=0.005 2对应的特征集合,共15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_score。训练组中以及测试组中IDH-1野生型患者Rad_score低于IDH-1突变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02 5 vs 0.001 8)。联合训练组患者病灶ADC和Rad_score以IDH-1是否突变为研究目的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Imagemodel,训练组中Imagemodel的AUC值>ADC>Rad_score(0.98 vs 0.95 vs 0.83),测试组中Imagemodel的AUC值>ADC>Rad_score(0.99 vs 0.97 vs 0.83)。结论 ADC联合影像组学构建影像联合模型可协助临床术前评估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IDH-1的突变状态。

    2021年13期 v.24 1132-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薛慧;彭小妍;程程;李俊;韩远远;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及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30例65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头颅磁共振影像,应用Fazekas量表评估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分为无病变组(n=53例)、轻度组(n=98例)、中度组(n=112例)、重度组(n=67例),比较各组基本资料信息、生化指标水平、认知功能评分等。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脑白质病变比例为83.9%,中重度组占比57.6%;单因素分析显示,无病变组和轻度组与中重度相比,年龄、高血压史、既往卒中史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组糖尿病病程、空腹静脉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FPG、HbA1c呈正相关(r=0.734,P<0.001;r=0.569,P=0.024;r=0.671,P<0.001)。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是脑白质病变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

    2021年13期 v.24 1140-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临床分析

    夏建华;刘俊平;焦慧娟;胡伟盛;王倩;陈晶;刘博会;刘苏丽;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2019年收治的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结果 12例患者发病年龄16~62岁,平均36.1岁,男∶女=4∶8。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3例,以双下肢力弱、麻木为首发症状5例,以面瘫、呃逆、呕吐、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4例。其中1例女性患者伴甲状腺功能低下。血清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检查阳性10例,阴性2例。以脑干为首发症状的MRI病变多位于脑干背侧、四脑室和中脑导水管周围。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MRI表现伴颅内病症1例,伴脊髓病灶1例,以脊髓病变为首发症状的4例MRI影像表现在胸髓,2例在颈胸段脊髓,均超过3个脊髓阶段,伴颅内病变1例。结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对疑似该病患者应行头颅及脊髓的MRI检查,AQP4抗体对确诊起重要作用。

    2021年13期 v.24 1147-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 电刺激联合运动干预对偏瘫肌张力增高的影响

    邢小贝;孙恒聪;林道冠;邱胜卫;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改良限制诱导运动(mCIMT)在急性脑梗死(ACI)所致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6—2020-12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I后偏瘫患者94例,对照组47例实施NMES治疗,观察组47例实施NMES联合mCIMT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肌电信号(sEMG)最大波幅以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sEMG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肱二头肌(324.85±62.84)μV,手部屈肌(423.19±71.63)μV,腓肠肌(431.94±69.78)μV]均低于对照组[肱二头肌(372.56±59.47)μV,手部屈肌(479.66±74.62)μV,腓肠肌(513.32±67.83)μV](P<0.05);干预后2组Ashworth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肢2.21±0.74,下肢2.15±0.83)低于对照组(上肢2.73±0.89,下肢2.64±0.95)(P<0.05);干预后2组FMA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上肢53.92±6.61,下肢28.18±5.04)高于对照组(上肢46.72±5.30,下肢24.86±5.23)(P<0.05);干预后2组M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76.92±13.85)高于对照组(56.83±12.68)(P<0.05)。结论 NMES联合mCIMT干预能够改善ACI所致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痉挛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2021年13期 v.24 1152-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价

    郑桂花;李启云;潘淑芬;李晴;

    目的探究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8-03-2019-12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4例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康复训练,研究组接受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治疗效果更理想(P<0.05),且营养状况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机体的营养状况。

    2021年13期 v.24 1158-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论著 护理园地

  • 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研究

    史慧玲;蒋园园;王清;李丽;

    目的探讨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10—2019-04入住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分别在入院当天和出院时(第15天)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得分情况。结果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24.07±5.4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DA评分总分46.41±4.00,其中焦虑部分得分12.07±2.11,抑郁部分得分11.78±1.396,内向激惹部分得分10.96±2.02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1年13期 v.24 1163-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烟雾病的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评价

    崔翱;周小莉;

    目的观察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烟雾病(MMD)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06—2020-0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的77例MMD患者,常规组(n=32)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n=35)在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其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NIHSS、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2组NIHSS、HAMA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优质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干预后血管痉挛、癫痫、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常规组(25.00%,P<0.05);优质组对自身病情了解、术前准备、术前教育、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教育等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组对护理总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78.13%)(P<0.05)。结论在行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MMD过程中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术后局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2021年13期 v.24 1169-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综述

  • 运动想象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楠;赵雨蒙;杨艳;

    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后的康复和护理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运动想象训练作为一种新的康复手段,不依赖肢体的功能而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塑,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本文介绍了当前运动想象训练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以期为医疗和康复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1年13期 v.24 1176-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 骨性蛋白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刘娜;钱小娟;张杨;蒋森;雍雨暄;杨新玲;

    帕金森病(Pan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疾病晚期阶段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PD患者不仅骨的钙磷代谢失衡,导致骨密度下降,同时一些骨细胞分泌的骨性蛋白,如骨桥蛋白、骨钙素以及骨保护素也可能参与PD的发生发展,这一发现为PD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将从骨桥蛋白、骨钙素及骨保护素参与PD的发病机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及神经保护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2021年13期 v.24 1181-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 特发性震颤非运动症状的相关病理学研究进展

    李宏宇;林雨洁;王凯;王钰;刘红;

    特发性震颤(ET)是一种临床表型多样、病因复杂的慢性神经系统综合征,以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主要表现。传统的观念认为ET是一种单一症状的良性运动障碍性疾病,无特异性病理学改变。近年的研究提示小脑-丘脑-皮质环路可能参与ET的发病。除典型的震颤外,特发性震颤亦可出现非运动症状,这些非运动症状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但常为人们所忽视。研究提示这些非运动症状可能与疾病的进展导致大脑区域(基底节、皮层)受累有关。深入了解ET相关的非运动症状的相关病理学机制,为进一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2021年13期 v.24 1186-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 多发性硬化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王蒂媛;殷旭华;米飞跃;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青壮年残疾的常见原因。随着代谢组学这种较为新兴的技术的出现,许多研究将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于多发性硬化,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MS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21年13期 v.24 1191-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