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与脑梗死分型及预后的关系

    俞志刚;方邦江;孙丽华;曹敏;郭全;屠亦文;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与脑梗死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07—2020-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OCSP分型标准将220例患者分为TACI(n=54)、PACI(n=60)、POCI(n=32)和LACI(n=74)4种亚型,对比各亚型患者的基础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比不同分型患者血小板表达水平及NIHSS评分,通过Spearman法分析患者的OCSP分型与血小板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的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对患者随访半年,探讨血小板高反应性对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分型各组患者在收缩压、TC、Hcy、梗死体积、高血压史、脑血管狭窄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I型患者中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亚型(P<0.05)。NIHSS评分随着血小板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TACI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在4种亚型中最高,为(361.67±23.52)×10~9个/L;PACI型患者血小板水平在4种亚型中最低,为(314.27±10.14)×10~9个/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CSP分型中TACI型与血小板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史、Hcy、梗死体积以及血小板高反应性均为脑梗死OCSP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建立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对脑梗死OCSP分型预测模型进行评价,预测模型1的AUC为0.806(95%CI 0.782~0.814),模型灵敏度为0.725,特异度为0.736。预测模型2的AUC为0.814,预测灵敏度为0.749,特异度为0.764,表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半年随访,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的复发、意识障碍以及死亡的风险显著大于血小板水平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水平与其OCSP分型密切相关,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较好指导意义。

    2021年22期 v.24 1933-1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18)F-FDG PET/CT联合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闫峰山;尤阳;轩昂;付畅;李会强;王莉;徐俊玲;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CNSL患者PET/CT影像学特征[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maximum,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maximum mean,SUVmean)]及其中10例患者功能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同时统计14例Ⅲ~Ⅵ级胶质瘤和14例脑转移瘤患者PET/CT影像学特征(SUVmax、SUVmean),绘制PCNSL组与脑胶质瘤、转移瘤联合组的SUVmax及SUVmean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诊断最优阈值,观察1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ADC病灶平均值与SUVmax及SUVmean的相关性。结果 17例淋巴瘤组共28个病灶,10例具有MRI影像资料患者,共15个病灶。淋巴瘤组与胶质瘤、转移瘤联合组SUVmax(t=0)、SUVmean(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ROC曲线分析,SUVmax曲线下面积AUC:0.836,取截断值SUVmax为17.55时,敏感性0.765,特异性0.821;SUVmean曲线下面积AUC:0.853,取截断值SUVmean为11.9时,敏感性0.882,特异性0.75。10例具有MRI影像资料的PCNSL患者,病灶PWI呈低灌注13例,等灌注2例,DWI弥散受限,且平均ADC值与SUVmax(r=—0.725,P=0.018)及SUVmean(r=—0.666,P=0.036)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8)F-FDG PET/CT摄取程度高于胶质瘤组和转移瘤组,且SUVmax 17.55和SUVmean 11.9可作为参考诊断阈值,指导淋巴瘤与其他颅内常见肿瘤(胶质瘤和转移瘤)的鉴别,结合其功能MRI弥散受限及灌注减低等特点更有助于提高PCNSL诊断特异性。

    2021年22期 v.24 1945-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 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价值研究

    谢民;李映霞;武志;郑茂华;

    目的探讨脑疝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置入颅内压(ICP)监测的价值。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6-07—2020-06急诊脑疝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将置入ICP监测与未置入ICP监测的患者按比例1∶1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主要结局指标是90 d的病死率,次要结局指标为住院病死率、颅内感染率、脱水治疗使用次数、90 d(mRS)评分、优秀结果(mRS评分0~1)、良好结果(mRS评分0~2)和住院时间。结果 ICP监测组和无ICP监测组分别有90例和127例患者。PSM前ICP监测组有较高的90 d病死率(45.6%vs 32.3%,P=0.048)、住院病死率(23.3%vs 11.0%,P=0.017)、脱水药物的使用、更长的住院时间中位数(29 d vs 20 d,P=0.02),PSM后2组各有50例患者。ICP监测组和无ICP监测组90 d的病死率、住院病死率、颅内感染率及90 d(mRS)评分:优秀结果(评分0~1)、良好结果(评分0~2)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监测与未行颅内压监测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

    2021年22期 v.24 1955-1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 MRI联合CT血管造影预测后循环梗死的效能研究

    孟祥;邵福明;宋传顺;张艳辉;郭栋;代斌;李晨晨;彭彬;邵艳;曹银平;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造影(CTA)评估基底动脉脑桥水平直径、两侧椎动脉直径比、钙化灶直径与基底动脉发育不全(BAH)患者眩晕程度的关系及预测后循环梗死的效能。方法选取2017-05—2020-03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BAH后循环梗死患者(观察组)及70例单纯BAH患者(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眩晕程度、MRI+CTA参数(基底动脉脑桥水平直径、两侧椎动脉直径比、钙化灶直径),采用Spearman分析MRI+CTA参数与眩晕程度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BAH后循环梗死的影响因素,并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MRI+CTA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RI+CTA参数预测后循环梗死及预后的效能。结果 2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占比及眩晕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底动脉脑桥水平直径低于对照组,两侧椎动脉直径比、钙化灶直径高于对照组(P<0.05);基底动脉脑桥水平直径与眩晕程度呈负相关,两侧椎动脉直径比、钙化灶直径与眩晕程度呈正相关(P<0.05);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眩晕程度、基底动脉脑桥水平直径、两侧椎动脉直径比、钙化灶直径均与BAH后循环梗死显著相关(P<0.05);基底动脉脑桥水平直径、两侧椎动脉直径比、钙化灶直径参数值联合检测预测后循环梗死的AUC值为0.876,预测后循环梗死预后的AUC值为0.917,均大于任一参数值单独检测。结论 MRI联合CTA检查可通过评价基底动脉发育情况为临床诊断BAH患者眩晕程度、预测后循环梗死风险及预后病情转归提供参考,便于临床早期完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2021年22期 v.24 1964-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MRI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与中老年人远期首次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吴祖伟;周岚;

    目的探讨MRI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担与中老年人远期首次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06—2019-05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38例首次腔隙性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腔隙性梗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138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标志物及小血管病评分(SVD)。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腔隙性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SVD总体负担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男性、BMI、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和舒张压、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87例患者有1个以上的腔隙,66例患者表现为重度白质病变(室周WML Fazekas评分3分)和深部WMLs评分2分或3分,52例患者至少有1个脑微出血(CMBs),76例患者有中到重度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s),各项相对于对照组比例更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相对于对照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吸烟史、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SVD评分是腔隙性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腔隙性梗死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预测值=EXP[1.557—0.941(SVD评分)—1.700(吸烟史)—1.546(高血压)—1.361(缺血性心脏病)—1.588(动脉粥样硬化)],该模型AUC为0.89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入院时NIHSS评分与SVD评分均呈正向等级相关(r=1.367、2.359、1.639,P<0.001)。结论 CSVD总体负担是中老年人远期首次腔隙性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SVD评分对于腔隙性梗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此外,SVD评分与年龄、高血压、入院时NIHSS评分密切相关,对首次腔隙性梗死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1年22期 v.24 1976-1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 不同顺行脑灌注方法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肖长波;喻红霞;袁义强;张力;张亚飞;武刚;高夏;崔聪;张向辉;孙科雄;陈玉新;王平凡;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AD)术中应用右腋动脉和中心动脉联合头臂动脉两种不同顺行脑灌注方法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八病区(大血管病区)同一手术组2016-01—2021-01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同期行弓部手术,并应用右腋动脉和主动脉+头臂动脉插管两种不同顺行脑灌注方法的3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产生永久性神经损害和暂时性神经损害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损害(PND)16例,急性脑梗死8例,脑出血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其中右腋动脉组急性脑梗死5例,脑出血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中心动脉+头臂动脉组急性脑梗死3例,脑出血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57例,术后出现烦躁、谵妄、短暂性意识模糊等,其中右腋动脉组31例,中心动脉+头臂动脉组26例,经对症治疗,出院时均恢复正常。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中心动脉联合头臂动脉双插管与右腋动脉插管两种不同顺行脑灌注方法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并无显著差异,但中心动脉联合头臂动脉双插管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优于右腋动脉插管。

    2021年22期 v.24 1988-1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及脑电图synek分级与苏醒效果的影响

    杨荣刚;闫峰;沈江宜;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及脑电图synek分级与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南石医院2019-01—2021-06收治的119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治疗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法的63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脑电图synek分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潜伏期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y rating scale,DRS)。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m、rCBF、rCB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电图synek分级主要集中于Ⅲ~Ⅴ级,而治疗后研究组以Ⅰ、Ⅱ级患者居多,且无Ⅴ级患者,同时研究组Ⅰ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Ⅳ级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右耳BAEP潜伏期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且GCS、DR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用于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患处脑血流量,增强大脑血、氧供给能力,改善脑电图synek分级,缩短BAEP潜伏期,促进患者早日苏醒康复。

    2021年22期 v.24 1998-2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论著 护理园地

  • 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 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翟清华;葛爽;孔培培;郭梦雅;李鑫静;张振香;

    目的调查郑州市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便利选取郑州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2020-01—2020-12住院脑卒中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果调查的248例脑卒中患者中126例存在卒中后疲劳(50.81%),未存在卒中后疲劳122例(49.19%);脑卒中后患者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得分(59.57±11.42)分,属中度支持状态;健康状况量表调查总得分(55.84±23.91)分,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我国常模水平;卒中后疲劳、社会支持、生活质量三者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均为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两者为正相关(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社会支持、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卒中后疲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疲劳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1年22期 v.24 2008-2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