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共识

  • 慢性脑缺血临床诊治专家共识

    李建章;张杰文;刘恒方;

    <正>1前言慢性脑缺血(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的定义缺乏统一标准,相关类似的名称众多,譬如“慢性脑动脉硬化症”“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慢性低灌注状态”“脑供血不足”等[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及1995年中国分别从脑血管病分类中剔出了上述名词[2-3],但日本于1991年将这一类疾病正式命名为“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insufficiency,CCCI)”[4-5]。

    2022年06期 v.25 66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论著 科研之窗

  • 甘草次酸干预对X射线照射后小胶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黎珊;蓝瑞隆;潘晓娴;王彩虹;洪金省;

    目的 通过甘草次酸(GA)干预X线照射后的小胶质细胞,探究GA对小胶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系,分别给予细胞不同的干预措施:甘草次酸1μg/m L+射线照射(GA 1μg/m L+IR组)、甘草次酸10μg/m L+射线照射(GA 10μg/m L+IR组)、空白对照+射线照射(Cont+IR组)、溶剂对照组+射线照射(DMSO+IR组)、地塞米松10 nmol/L+射线照射(Dex10nmol/L+IR组)。照射方法:药物预处理3 h后,以6 MV X射线单次剂量4 GY照射BV2细胞,6 h后检测BV2细胞的ROS含量、IL-1β分泌情况及细胞中Caspase-1、HO-1的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BV2细胞经不同浓度GA干预后,GA浓度为10μg/m L时细胞存活率最高达73.876%,1μg/m L时次高为67.22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4 Gy照射后,GA组(1μg/m L)的ROS值较DMSO组明显上调(14.567%vs 7.167%,P=0.025),而与Dex(10 n M)组相比(14.567%vs 12.900%,P=0.995)未见明显改变。ELISA检测结果表明,GA+IR组(GA 10μg/m L组)IL-1β的水平为照射后4组中最低值(0.156),但与Cont+IR组(0.156vs 0.212,P=0.131)、DMSO+IR组(0.156 vs 0.176,P=0.999)、Dex(10 nM)组(0.156 vs 0.184,P=0.9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GA+IR组的Caspase-1相对蛋白水平较Cont+IR组(0.147 vs0.243,P=0.000)、DMSO+IR组(0.147 vs 0.590,P=0.000)、Dex+IR组(0.147 vs 0.565,P=0.000)均明显下调,而GA+IR组HO-1相对蛋白水平(0.537)较其他照射组呈上调趋势(P=0.000)。结论 GA下调小胶质细胞接受X线照射后Caspase-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水平,表明GA能够抑制细胞凋亡,增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抗氧化能力。GA可能在放射性脑损伤过程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放射性脑损伤提供可能的治疗机制。

    2022年06期 v.25 668-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论著 临床诊治

  • 聚醚醚酮与钛网材料在颅骨缺损后修补术中的应用

    祝展鹏;杨佳;谢宝树;邓景阳;曾志明;祝刚;

    目的 探讨聚醚醚酮(PEEK)及钛网在颅骨损伤后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颅骨修补术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1例采用PEEK材料(PEEK组),79例采用钛网(钛网组)。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硬膜破裂)、术后并发症(感染、材料外露、排异)。结果 PEEK组和钛网组手术出血量无明显差异[(94.13±80.82) mL vs(104.50±94.73) mL,P>0.05];PEEK组平均手术时长大于钛网组[(171.24±78.48) min vs(138.54±58.6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补后因并发症材料取出8例,PEEK组3例(3/121),钛网组5(5/79);切口感染5例(PEEK组3例,钛网组2例),材料外露2例,排异反应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EK和钛网两种修补材料各具有优势,个体化治疗方案能达到颅骨缺损患者的最优治疗效果。

    2022年06期 v.25 674-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 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认知水平与功能MRI比较研究

    王迎双;肖哲曼;

    目的 比较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患者认知水平与脑功能连接差异,希望对临床鉴别诊断及理解疾病发病机制有所帮助。方法 共纳入52例偏头痛患者、41例紧张型头痛患者及47例健康对照者,头痛患者均处于发作间期。联合使用MoCA量表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估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采集静息态功能MRI数据,以双侧丘脑作为感兴趣区(ROI),比较二者丘脑功能连接网络差异。结果 偏头痛组MoCA评分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01),而紧张型头痛与健康对照组、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组MoCA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健康对照组及紧张型头痛组相比,偏头痛组的P300潜伏期延长(P<0.001,P=0.018),紧张型头痛组的P300潜伏期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P300波幅无统计学差异。与健康对照组及紧张型头痛组相比,偏头痛组左侧丘脑与双侧颞岛叶功能连接降低,而紧张型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区未见统计学差异。与健康对照组及紧张型头痛组相比,偏头痛组右侧丘脑与右侧颞岛叶、右侧小脑及左侧额叶功能连接降低,而紧张型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区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偏头痛患者总体认知水平下降,紧张型头痛患者总体认知水平无明显损害。偏头痛患者存在丘脑功能连接异常,而紧张型头痛患者丘脑功能连接网络未见明显破坏。

    2022年06期 v.25 679-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联合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儿童烟雾病的疗效

    刘阳;娄岳;郭高超;赵黎明;张韶;吴瑞玉;高涛;孙玉学;栗超跃;

    目的 观察联合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儿童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1-12河南省人民医院烟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儿童烟雾病(年龄8~15岁)14例,收集和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围术期并发症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14例儿童烟雾病共行25次手术,其中21次联合脑血运重建术,1次手术后患儿出现一过性癫痫发作,1次手术后患儿出现头皮局部坏死,2次手术后患儿出现小梗死,无大梗死和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中期随访DSA显示,颈外动脉系统通过桥血管和颞中、深动脉向脑皮层代偿供血,PWI显示脑灌注缺血情况不同程度改善;术后4例(28.57%)患儿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改善,9例(64.29%)患儿症状稳定,未再出现新发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例(7.14%)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 联合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儿童烟雾病较安全,可以明显改善脑灌注情况,中期随访效果好。

    2022年06期 v.25 686-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 Lead-DBS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中的应用研究

    周金山;梁立志;束汉生;辛玲;代凤;罗宏;胡元亮;王大巍;

    目的 探讨Lead-DBS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0例帕金森病(PD)患者均进行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将患者分为2组,融合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融合组在Lead-DBS融合图像辅助下实施开机程控策略,对照组进行传统的逐个触点尝试的程控策略,统计2组患者开机耗时、开机后3个月来程控次数、不良反应次数及UPDRS-Ⅲ改善率,统计术后3个月组织激活体积(VTA)与丘脑底核(STN)重叠部分占STN的百分比及UPDRS-Ⅲ评分改善率、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改善率及术后非运动症状评分(NMSS)改善率。结果纳入60例病人并全部接受随访3个月。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首次开机程控时为(103.83±12.21)min,对照组开机耗时(160.20±15.47)min,P<0.05;融合组开机程控不良反应次数平均为1.63次,而对照组平均出现2.47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人均程控次数融合组为(4.33±1.40)次,对照组为(4.97±1.13)次,开机后UPDRS-Ⅲ改善率融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进行影像融合,所有患者VTA与STN重叠部分占STN的百分比与UPDRS-Ⅲ评分改善率、PDQ-39改善率及非运动症状改善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r=0.47、r=0.28。结论 Lead-DBS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术后首次开机程控,可减少首次开机耗时,减少程控次数,提高程控效率,为术后程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在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2年06期 v.25 691-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 高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术预后分析

    胡玉奇;贾琦;代林志;许晖;李阳;陈富雷;赵冬;

    目的 探讨80岁及以上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行支架取栓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01—2021-07收治的27例80岁及以上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急诊支架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对可能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中,中位年龄82岁;其中14例(51.9%)为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48.1%)为颈内动脉闭塞;基线NIHSS评分中位数为20分;术后NIHSS评分中位数为15分;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5例(92.6%)再通成功;8例(29.7%)发生出血性转化;90 d良好结局(mRS 0~3)11例(40.7%),90 d不良结局(mRS 4~6)16例(59.3%),死亡10例(37%);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17例(63.0%)。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15分vs 20分,P<0.05)、术后NIHSS评分(6分vs18分,P<0.001)、卒中后肺部感染率(2%vs 15%,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80岁及以上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是可行的治疗方法,但应严格评估患者NIHSS评分及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

    2022年06期 v.25 699-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 幕上分水岭脑灌注与ICA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裴禹淞;乔鑫鑫;王治国;张国旭;

    目的 应用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成像技术探讨幕上各分水岭区血流灌注与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97例单侧ICA狭窄(≥50%)患者的临床及CTP资料,并以37例无血管狭窄(或单侧ICA狭窄<50%)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CT平扫、CTP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对称性选取双侧幕上各分水岭区,进行参数值的测量。分析不同狭窄程度组各分水岭区的灌注状态。结果 单侧ICA狭窄时,各个分水岭区患侧与健侧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较健侧时间延长;仅在半卵圆中心患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较健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角白质患侧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较健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角和后角的灰质CBF、CBV均高于同侧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卵圆中心rCBF、rTTP、rMTT在不同狭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冠r TTP、r MTT在不同狭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角白质rTTP在不同狭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成像能够有效评价幕上分水岭区脑血流灌注情况。单侧ICA狭窄时,不同分水岭区脑血流灌注存在差异;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仅半卵圆中心表现为低灌注。

    2022年06期 v.25 70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

    刘平;王军;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继发癫痫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随机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2020-06—2021-01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癫痫患者中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氟桂利嗪抗菌药+手术治疗)28例与对照组(氟桂利嗪抗菌药单药治疗)28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炎性因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不良反应发生率7.14%,IL-2(4.39±0.66)μg/L,TNF-ɑ(1.58±0.33)μg/L;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85%,不良反应发生率28.56%,IL-2(5.64±0.81)μg/L,TNF-ɑ(2.55±0.35)μ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桂利嗪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控制临床指标。

    2022年06期 v.25 713-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 TCD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的诊断和预后评价

    谢萍;沈雨雯;石逸秋;惠品晶;刘可夫;

    目的 探讨TCD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的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 收集超声诊断为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同时行TCD检查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的病例共22例。根据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分组,同时根据磁共振和CT病变侧脑梗死范围大小将病例分为4级。分析侧支循环出现率以及侧支循环与MCA平均血流速度、脑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 所有病例均检测到侧支循环开放,16例(73%)前交通动脉开放,16例(73%)后交通动脉开放,13例(59%)眼动脉开放。患侧MCA平均血流速度正常组5例,偏下限组7例,减低组9例,明显减低组1例。病变侧脑梗死范围1级3例,2级7例,3级6例,4级6例。前交通动脉开放者的患侧MCA平均血流速度[(47.4±11.7)cm/s]明显高于无前交通动脉开放者[(35.8±5.0)cm/s,Z=—2.559,P=0.010]。前交通动脉开放者的梗死范围级别(2.4±1.0)明显低于无前交通动脉开放者(3.5±0.5,Z=—2.598,P=0.022)。结论 TCD在评价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且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对于评估其预后有较高价值。

    2022年06期 v.25 717-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 外周血免疫细胞变化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研究

    李航;杨冬谊;孙瑞敏;焦勤书;李鹏;吴涛;

    目的 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入组病例分为无症状组1 163例,轻度血管狭窄组209例,中度血管狭窄组71例和重度血管狭窄组26例。收集外周血进行免疫细胞检测,流式分析不同免疫细胞亚群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青中年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血管狭窄组外周血中CD3+(无症状vs狭窄组:67.58±0.32 vs 67.11±0.70)、CD3+CD4+(无症状vs狭窄组:37.48±0.28 vs 35.64±0.51)T细胞亚群、CD16+CD56+(无症状vs狭窄组:19.17±0.48vs 17.40±0.52)的NK细胞亚群、CD19+(无症状vs狭窄组:12.29±0.24 vs 10.28±0.36)的B细胞亚群比例均明显低于无症状组,CD3+CD8+(无症状vs狭窄组:26.58±0.28 vs 27.81±0.63)T细胞亚群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CD4+/CD8+(无症状vs狭窄组:1.64±0.03 vs 1.55±0.04)比值显著下降(P<0.05),呈现外周免疫抑制。青中年血管狭窄组免疫抑制更为明显。结论 血管狭窄水平与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变化密切相关,免疫抑制是预测青中年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检测指标。

    2022年06期 v.25 723-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 以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神经梅毒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分析

    张磊;高俊华;李务荣;许东梅;

    目的 分析以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评价疗效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5-01—2020-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70例以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神经梅毒患者,记录血TRUST滴度、脑脊液TRUST滴度、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质定量及梅毒脑脊液检验指标分级评定的基线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经过青霉素规范驱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70例患者中,男57例,女13例,年龄(50.54±11.30)岁。共计66例完成了第一次随访,53例完成了第二次随访,34例完成了第三次随访,14例完成了第4次随访。对各种指标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截点的构成比进行比较,脑脊液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42,P<0.001),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605,P=0.072),脑脊液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3,P<0.001),梅毒脑脊液检验指标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47,P<0.001)。对血TRUST、脑脊液TRUST、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含量及梅毒脑脊液检验指标分级情况进行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在P=0.01级别上,脑脊液蛋白含量和血TRUST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116),其余指标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其中梅毒脑脊液检验指标分级与脑脊液TRUST之间r=0.820,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之间r=0.659,血TRUST与脑脊液TRUST之间r=0.593。结论 规范青霉素治疗仅对部分以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神经梅毒患者有效,各项脑脊液检测指标对疗效评价有差异,而使用脑脊液实验室指标分级评价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可能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2022年06期 v.25 729-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老年人不明原因头晕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

    陈静;张慧;徐辉;白宏英;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不明原因头晕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01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符合标准的132例老年头晕患者,分为头晕诊断不明确组、头晕诊断明确组。对比2组临床数据,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神经内科老年人头晕诊断明确组中,头晕病变部位以前庭中枢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居多。头晕发病形式以反复发作性头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最多。头晕诊断不明确组症状表现为头晕,头晕诊断明确组中眩晕多见。头晕诊断不明确组中,高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总负荷、中重度脑白质高信号、脑小血管病高于头晕诊断明确组,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低于诊断明确组。中重度脑白质高信号是不明原因头晕的危险因素。脑白质负荷越高,残障量表评分越高。结论 老年人头晕诊断不明确时,脑小血管病的中重度脑白质脱髓鞘可能导致头晕发生。

    2022年06期 v.25 736-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 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继发性交通性脑积水的研究

    陈志贺;陈志生;谭绍涛;蓝锡昌;练石坤;梁富华;孔月群;高寒;

    目的 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L-P)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V-P)对于L-P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可调压式腰大池腹腔分流管对27例交通性脑积水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同期应用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及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管对19例脑积水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组成、手术前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调压次数进行了比较,并对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颅内压、术后颅内压、手术操作时间、原发病组成、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堵管发生率上无差异;L-P组术后调压1次14人次、调压2次3人次、调压3次2人次;V-P组术后调压1次16人次、调压2次8人次、调压3次3人次,2组间术后调压次数无差异(P=0.374);L-P组和V-P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 mL(四分位间距10)和30 mL(四分位间距10),L-P组术中出血量较少(P<0.001);L-P分流效果良好、术后颅内压水平明显下降(P<0.001)。结论 颅脑损伤和脑出血等引起的继发性交通性脑积水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能有效解除颅高压,与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比较效果相似、并发症发生率相仿;但是L-P手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操作更简便、创伤更小。

    2022年06期 v.25 741-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动脉瘤破裂出血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脑梗死临床分析

    赖湘;张文波;叶敏;谢锋;刘晓平;罗兴达;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1—2020-04于梅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0例,将其中37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再梗死纳入脑梗死组,143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无脑梗死情况发生纳入非脑梗死组,以单因素分析对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寻求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血肿、动脉瘤大小、宽颈动脉瘤、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子(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OR=2.421,P=0.010)、脑积水(OR=3.561,P=0.027)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再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血肿、脑积水等常见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干预,可降低介入栓塞术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2022年06期 v.25 746-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改良TCD颈总动脉压迫试验诊断侧支循环通路开放与存在的价值

    宋彬彬;李丽;宁金丽;杜艳姣;辛果果;

    目的 探讨改良TCD颈总动脉压迫试验诊断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开放或存在的准确性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192例颈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患者(病变组)和136例颈内动脉无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正常组)资料,患者均接受改良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开放与存在的准确度。结果 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单纯前交通动脉开放的检测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41(P<0.001);在单纯后交通动脉开放的检测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03(P<0.001);在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均开放的检测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24(P<0.001);在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的检测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43(P<0.001);在单纯前交通动脉存在的检测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36(P<0.001);在单纯后交通动脉存在的检测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32(P<0.001);在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均存在的检测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17(P<0.001);在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均不存在的检测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10(P<0.001);两种检查方法在检测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开放与存在上有一致性。结论 改良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可以提高诊断一级侧支循环通路是否开放的准确性;解决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未开放时是否存在的诊断问题,有助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精准评估,保障手术安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符合度高,可以进行推广。

    2022年06期 v.25 752-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 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桥接治疗转化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陈坤成;占凌辉;谢芳;陈星宇;

    目的 分析桥接治疗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3例接受桥接治疗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患者是否出现转化性出血分为出血性组(21例)和非出血性组(52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房颤、是否合并高脂血症、血小板相关数值、肝肾功能、凝血功能、NIHSS评分等指标,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患者年龄>70岁(P=0.027)、血小板计数<185×109个/L(P=0.029)、APTT>30.3 s(P=0.014)、NIHSS评分>18分(P=0.015)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转化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大、血小板计数低、APTT时间延长、NIHSS评分均可能会影响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增加术后转化性出血的发生率,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转化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2022年06期 v.25 759-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综述

  • 散发型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杨彭;莫颖敏;

    帕金森综合征包括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和遗传变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目前临床尚无法完全根治的神经系统疾病,因此,临床针对此类疾病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以期待能够为帕金森患者提供理想的治疗和康复效果。虽然帕金森病病因复杂,目前临床仍无法完全根治,但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不同,其病因明确,尤其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遗传学且多为散发型。随着临床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针对散发型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且为临床相关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对散发型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待能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2022年06期 v.25 763-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 颈动脉易损斑块生物标记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张燕春;侯倩;

    近些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循环生物标记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及深入的了解,20%的脑卒中是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其中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因素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转变为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破裂后可激活凝血机制,进而形成血栓,这是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临床上探究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斑块的稳定性可由某些生物标记物预测,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2年06期 v.25 768-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血液生化指标与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张思源;高晓飞;郭妍;王迪;王媛;王洪财;王玉良;

    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细胞的损伤、增生和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迁移,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指标,近年来被认为是预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讨论这些指标参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2022年06期 v.25 772-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免疫机制及治疗进展

    林凤芳;杨昊翔;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有着高复发、高致残性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深入,目前,已有多项实验研究证明了一些新药的疗效,且淋巴血浆置换作为一种将淋巴细胞单采术和血浆置换相结合的新的输血治疗技术,近十多年来被应用于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取得一定的疗效。本文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新近的治疗方案做一综述。

    2022年06期 v.25 77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 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王修;唐伟;谭丽阳;王威;

    睡眠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常见症状,通常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过程的晚期后果。最近研究表明,睡眠障碍通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甚至可能先于认知症状出现。此外,睡眠-觉醒周期似乎可以调节大脑中致病的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并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小鼠模型中与AD相关的病理。最后,睡眠剥夺似乎加剧了小鼠的Aβ病理,并且除了Aβ的改变外,睡眠剥夺可通过多种机制介导Aβ非依赖性神经元损伤。本综述研究了睡眠障碍可能影响AD发病机制的有关文献,并深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2022年06期 v.25 78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 IL-4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倩倩;李小黎;陈雨菲;崔莹雪;王少松;王曦;田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障碍。大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进而诱导神经炎症反应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键。既往部分研究认为,小胶质细胞在病理状态下主要发挥促炎作用,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极化后的不同表型可发挥不同的作用,提示小胶质细胞极化在VD机制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作为诱导小胶质细胞从促炎的M1表型极化到抗炎的M2表型的重要调节因子,已被证明与学习认知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对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及IL-4在小胶质细胞极化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2年06期 v.25 785-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 铁稳态与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董舒馨;董齐;伊然;张冰冰;于丹;代瑞雪;张冰雪;

    认知障碍现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进展性疾病。而糖尿病被发现是认知障碍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铁稳态失衡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过程。本综述对铁失衡参与的糖尿病认知损害过程进行简要总结,并对相关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糖尿病群体认知功能的减退尽早防治提供参考。

    2022年06期 v.25 789-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