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初诊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陈烁蓥;张书刚;刘卫国;陈雨冰;徐评议;

    目的 筛查初诊未服药的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12—2022-07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101例初诊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香港版(Rapid-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Questionnaire HongKong,RBDQ-HK)分为伴RBD组(PD-RBD组)(评分≥18,30例)和不伴RBD组(PD-nRBD组)(评分≤17,71例),比较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校正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校正MoC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问卷量表(NMSQ)、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二部分(UPDRSⅡ)、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分期改良版差异。Logistic回归筛查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101例患者中共30例(29.70%)伴RBD。与不伴RBD患者(71例)相比,伴RBD患者PDSS评分(Z=—2.019,P=0.044)较低;HAMD-24评分(Z=—2.086,P=0.037),NMSQ评分(Z=—2.554,P=0.011)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MS得分高(OR=1.130,95%CI:1.017~1.256,P=0.023)是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初诊帕金森病患者RBD发生率较高,非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RBD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重视PD患者RBD症状的筛查。

    2023年03期 v.26 265-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细胞表面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吴静;李京红;焦淑洁;

    目的 分析细胞表面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脑炎(sAE)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06—2022-10首次被诊断为sAE的患者98例,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sAE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脑脊液检查及短期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起病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预后良好组脑脊液寡克隆蛋白和IgG商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多因素分析后,起病状态(OR=5.303,95%CI 1.225~22.961,P<0.05),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OR=4.485,95%CI 1.063~18.922,P<0.05)与sAE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起病状态、血-脑屏障通透性是影响sAE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

    2023年03期 v.26 270-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帕金森病患者皮肤小神经纤维病理研究

    朱啸巍;刘时华;陈岩;张超;吕雯露;蒋青青;曹立;栾兴华;钟平;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皮肤小神经纤维的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6例临床确诊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D患者和性别年龄匹配的16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结果,对PD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评估。所有受试者行小腿皮肤活组织检查,通过标准化泛轴突标记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两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 density,IENF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PD患者,男7例,女9例,年龄(66.000±9.675)岁,Hoehn and Yahr(H-Y)分期(1.906±0.612)。PD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远端感觉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余2组间神经电生理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PD组PGP9.5和GAP-43染色下IENFD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618±3.984根/mm vs18.198±5.387根/mm,4.543±3.363根/mm vs 14.174±5.485根/mm;P<0.05)。两种染色下IENFD值与PD的临床症状有相关性。GAP-43/PGP9.5染色下IENFD比值在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0.575±0.380 vs 0.787±0.218;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周围神经损害,以小神经纤维受累为主,大直径神经纤维受累不明显,皮肤活检是诊断PD小纤维神经病较为可靠的方法。

    2023年03期 v.26 27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联合Hcy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

    吴婕;杨源瑞;崔艳萍;胡媛媛;陈博;肖丕娟;李彩文;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12—2019-12西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高龄AIS患者115例,随访2 a,根据是否复发AIS分为复发组(n=29)和未复发组(n=86),比较2组患者MHR、Hcy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MHR、Hcy对高龄AIS患者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高龄AIS患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子。结果 复发组患者MHR、Hcy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HR联合Hcy预测高龄AIS患者卒中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CI:0.751~0.895),高于单独MHR(AUC为0.664)、Hcy(AUC为0.678)预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高、有吸烟史、基线改良Rankin量表(mRS)mRS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MHR、Hcy水平升高、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是高龄AIS复发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 MHR、Hcy是高龄A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检测MHR、Hcy有助于临床识别AIS复发的高危患者,及早干预治疗。

    2023年03期 v.26 285-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 眶内电针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术后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畅;徐善才;栗雪梅;刘铁镌;周凌云;

    目的 分析眶内电针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术后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01—2021-07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经过眶内电针治疗的患者定为电针组,未电针治疗的患者定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电针组与对照组6个月、12个月时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情况。电针组以痊愈为结局指标,比较痊愈组与未痊愈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侧边、是否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发病至手术的时间)、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针灸时机(手术至开始针灸治疗的时间)、治疗次数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的患者68例,其中电针组24例,未电针组共44例。12个月后电针组痊愈11例(11/24,45.83%),总恢复率95.83%,未电针组痊愈14例(14/44,31.82%),总恢复率68.18%。2组在6个月、12个月时恢复情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针组患者眼运动神经麻痹各项评分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眼睑运动、水平内收、下视运动较上视运动、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改善明显。电针组痊愈与未痊愈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动脉瘤大小(P=0.047)、手术时机(P=0.047)、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P=0.004)等方面2组患者存在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为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OR=2.016,P=0.042)。结论 眶内电针可有效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术后患者的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症状,其治疗疗效受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影响,其评分高痊愈的可能性低。

    2023年03期 v.26 291-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入院时卒中严重程度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雷俊杰;梁艳;宋佰艳;张雷;

    目的 分析未行再灌注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高级卒中中心2021-01—2021-12发病72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定义为入院后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2分。END组和非END组之间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相关因素。针对相关因素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检验该因素的准确性。结果 共225例患者(男153例),年龄(62.91±12.01)岁。END组40例,非END组185例。END组入院时NIHSS评分、TOAST分型中LAA型比例、前循环卒中比例均显著高于非END组。END组纤维蛋白原、FBG及GHbA1c%高于非END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较高的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END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入院时NIHSS在鉴别EN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0.0%和67.6%,最佳截断值为3.00。结论 未经再灌注治疗的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脑卒中严重程度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

    2023年03期 v.26 299-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多模态影像学联合VEEG对FCD外科手术的指导价值

    权红军;李信晓;武跃辉;阎晓鹏;刘豪佳;张樱枝;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学联合视频脑电图(VEEG)对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导致的难治性癫痫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在外科手术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为FCD的影像和VEEG表现,分析病变位置、形态、密度、信号、代谢,测量病变大小,并与外科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明确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诊断符合率100%;磁共振(MRI)显示病灶皮质呈局限性带状或结节状增厚,病灶呈等和(或)高信号,多排螺旋CT(MSCT)检查显示大部分病灶呈偏低密度,少数伴点条状高密度,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大部分病灶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呈低代谢;联合VEEG及多模态影像学诊断并与手术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05,t=1.42)。结论 多模态影像学联合VEEG对FCD引起的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2023年03期 v.26 305-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血清NCAM sTNFR1水平与超时间窗后循环脑卒中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的关系分析

    王桂丽;张建华;徐欣;姚海涛;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与超时间窗后循环脑卒中(APCIS)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03—2022-01唐山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超时间窗APCIS患者(APCIS组)和63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根据NIHSS评分将APCIS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6分,27例)、中度损伤组(6~13分,39例)、重度损伤组(≥14分,34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替罗非班经微导管动脉给药[0.4μg/(kg·min)]和静脉持续泵注[0.1μg/(kg·min)]治疗48 h,配合降脂以及双抗血小板治疗。检测血清NCAM、sTNF-R1水平,出院后定期随访90 d,统计随访期间不良神经预后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CIS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CAM、sTNF-R1预测APCIS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APCIS组血清NCAM、sTNF-R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损伤组血清NCAM、sTNF-R1水平高于中度损伤组和轻度损伤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CAM、sTNF-R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房颤、高NIHSS评分、高NCAM、高sTNF-R1是APCIS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NCAM、sTNF-R1预测APCIS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698、0.770,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37,高于单独指标预测(P<0.05)。结论 APCIS患者血清NCAM、sTNFR-1水平增高,且与APCIS神经缺损程度以及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不良有关。

    2023年03期 v.26 312-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内部不同组织成分的超声弹性图表现

    王艳;甄艳华;邱敬涛;秦志平;李会霞;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内部不同组织成分的超声弹性图表现。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检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仔细观察斑块内部不同组织成分(包括纤维组织、钙化、脂质坏死核心以及出血/血栓等)超声弹性图表现,比较不同声像图分型斑块RTE弹性评分,分析常规超声、RTE及二者联合诊断易损斑块准确性。结果 超声弹性图中,纤维组织显示蓝色,钙化显示蓝白色,脂质坏死核心显示绿色,出血/血栓显示绿色与红绿色相间或者蓝绿色相间;均质型斑块RTE弹性评分明显高于脂质型、混合型、溃疡斑块(P<0.05);常规超声诊易损斑块断灵敏度82.76%,特异度66.67%,准确性80.00%,Kappa值0.41;RTE诊断灵敏度90.80%,特异度88.89%,准确性90.48%,Kappa值0.70;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97.70%,特异度94.44%,准确性97.14%,Kappa值0.90;二者联合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RTE(P<0.05),且RTE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内部不同组织成分在超声弹性图中表现各异,相较于常规超声,RTE对易损斑块诊断准确性更高,且二者联合诊断准确性优于单一诊断。

    2023年03期 v.26 318-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CT定向下双靶点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研究

    李炯;吴过;郭文才;李锐;李龙祥;

    目的 探究CT定向下侧脑室联合丘脑血肿双靶点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对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及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06—2021-02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CT定向下侧脑室联合丘脑血肿双靶点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手术相关指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92.15±3.68)%vs(86.87±4.59)%,P<0.05],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高于对照组[(85.02±6.93)cm/s、(37.12±3.85)cm/s vs(79.38±6.24)cm/s、(34.95±4.07)cm/s,P<0.05],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组颅内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定向下侧脑室联合丘脑血肿双靶点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血肿清除率高,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可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

    2023年03期 v.26 323-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舞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因素

    屈剑锋;胡慧红;林晓云;成蔚阳;陈仰昆;

    目的 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舞蹈症合并颅脑MRI-T1高信号综合征(C-H-BG)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17例在2010-01—2020-01诊断为C-H-BG患者为试验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依照纳排标准,根据试验组患者的年龄(±2岁)、性别、住院时间(±1月)按1∶3匹配51例同期非C-H-BG的糖尿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与C-H-BG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试验组中男8例,女9例,年龄(69±16.1)岁。与匹配组患者相比,C-H-BG组有更多的患者入院前无规律使用药物治疗(76.5%vs 25.3%,P=0.003),入院后首次静脉血糖更高[22.7(11.5~20)vs 11(7.7~14),P<0.001]和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13.5±2.6)%vs(8±2.1)%,P<0.001)]。在影像学因素分析方面,C-H-BG组患者更常出现基底节区异常,CT上高密度灶,T1序列高信号灶,以及SWI序列低信号灶。尽管2组患者的MCA和ICA狭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然而CT或MRI存在基底节异常病灶的C-H-BG患者,合并对应MCA狭窄的情况显著高于匹配组,分别为:CT-对应MCA狭窄,29.4%vs 3.9%,P=0.009;MRI/T1-对应MCA狭窄,35.3%vs 0,P<0.001,;MRI/SWI-对应MCA狭窄,35.3%vs 9.8%,P=0.013。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为C-H-BG的预测因素,比值比(OR值)为1.787(95%可信区间:1.215~2.629),方程的拟合系数为0.724。结论 C-H-BG患者常常出现单侧/双侧基底节区病灶,表现为CT上高密度,MRI-T1序列高信号及SWI序列低信号;本研究发现CT/MRI病灶对应侧的MCA更可能同时合并狭窄;经纠正混杂因素,糖化血红蛋白为C-H-BG的危险因素。

    2023年03期 v.26 328-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性眩晕的疗效

    李双;赵艳华;李月;张立莹;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后循环梗死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2021-01—2022-06阜新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确诊为后循环梗死导致眩晕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的评估。结果 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调整干预前量表的分数后,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BBS以及DHI评分分别为31.95±0.49和35.85±0.71,而对照组分别为39.05±0.49和27.94±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后循环梗死性眩晕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以更好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

    2023年03期 v.26 334-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

    李法强;纪艾玲;王帅帅;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神经外科2018-02—2021-02收治的2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资料和数字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56例患者有狭窄病变600支,407支为颅内动脉狭窄,占67.83%;193例为颅外动脉狭窄,占32.17%。前循环和后循环分别为412支和188支,分别占68.67%和31.33%;107支血管累及大脑中动脉,占17.83%,为最常见累及血管。重度狭窄患者C反应蛋白(2.45±0.48)ng/L,白细胞介素-6水平(268.96±37.12)pg/L,中度狭窄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2.36±0.54)mg/L和(252.55±43.72)pg/L;轻度狭窄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2.21±0.32)mg/L和(244.78±40.32)pg/L,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狭窄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颅外动脉狭窄以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狭窄者以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前循环狭窄更为多发,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

    2023年03期 v.26 339-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肖侥侥;钟建国;

    目的 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1-09—2022-05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IOE组、NGT组、rTMS+IOE组3组,IOE组采用IOE+假经颅磁刺激,NGT组采用经鼻留置胃管管饲法+假经颅磁刺激,rTMS+IOE组在IOE基础上加用真实rTMS治疗。3组均干预4周,在干预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观察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配合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和表面肌电图(s EMG)检查。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SSA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rTMS+IOE组在SSA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优于其余2组(P<0.05)。在营养状况方面,治疗前3组TSF、ALB、T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rTMS+IOE组在ALB、TP高于其余2组(P<0.05);在TSF指标rTMS+IOE组仅高于NGT组(P<0.05),与IOE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VFSS和AEMG方面,治疗前3组VFSS和AEMG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rTMS+IOE组在VFSS三项评价指标(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均低于其余2组(P<0.05);在AEMG指标rTMS+IOE组仅高于NGT组(P<0.05),与IOE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rTMS调控神经中枢,以IOE进行外周吞咽训练和保障能量摄入,其“中枢-外周”相结合,能更加有效改善吞咽障碍和营养状况。

    2023年03期 v.26 34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 白细胞及各亚型异常对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李延红;孙士宾;陈文武;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白细胞及各亚型变化与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9—2021-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3.0T磁共振明确诊断的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应用90 d随访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3分表示预后不良。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数目、单核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NLR)、淋巴细胞数目/单核细胞数目(LM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数目(PLR)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高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OR:0.125;95%CI:0.012~1.187)、NLR高(OR:1.621;95%CI:0.979~2.681)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1)。结论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NLR和PLR较高提示不良预后可能性大。

    2023年03期 v.26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抗病毒药物治疗224例头晕 平衡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高延伦;薛文俊;杜迎春;王红旭;王苗苗;胡洁滨;朱晓威;李佩佩;李卫东;侯兵兵;王超;杜旭辉;赵永峰;

    目的 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头晕、平衡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1-12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24例头晕、平衡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224例头晕、平衡障碍患者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痊愈率为58.48%,有效率97.77%;随访预后痊愈率为76.34%,预后有效率98.65%。按患者年龄、性别、严重程度、病程急慢性、抗病毒疗程分层比较预后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神经急、慢性炎症可能是头晕、平衡障碍的主要原因,抗病毒治疗是可行的。

    2023年03期 v.26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论著 护理园地

  • 神经外科患儿照护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

    李曼;王军;纪媛媛;郭志佳;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儿照护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随机抽取2019-08—2020-01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儿童病区的患儿照护者共99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疾病不确定感量表(PPUS)和焦虑量表(SAS)进行评估,并分析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神经外科患儿照护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为(62.36±13.47)分,焦虑得分为(36.69±6.27)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5.50±13.35)分。心理弹性评分与焦虑和疾病不确定感中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和不可预测性均呈负相关(P<0.01)。不同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宗教信仰、支付方式的神经外科患儿照护者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宗教信仰、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是影响神经外科患儿照护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神经外科患儿照护者心理弹性较差,焦虑水平较高,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要多关注低收入家庭,并对患儿照护者进行健康宣教,对提高患儿照护者的心理弹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3期 v.26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综述

  • 充分调动内源性神经保护——试论针刺对卒中后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付天聪;李昱萱;张润琛;马庆韬;王璨;马雅婧;徐枝芳;郭义;王舒;郭扬;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证实有效的早期溶栓治疗受严苛的时间窗限制。缺血损伤诱导细胞级联反应过程复杂、进展快,针对单一病理因素的治疗不足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患者恢复程度有限,因此增强机体内源性自我保护能力是必需的。针刺可以通过激发人体自身正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且经临床验证治疗脑卒中有效。诸多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增强脑内源性保护通路,即通过增强星形胶质细胞调控途径,以减少氧化应激、抑制兴奋性毒性、炎症及凋亡以保护神经元;促进小胶质细胞抗炎作用,以减少自身免疫反应;调节血管或血脑屏障以恢复血流量,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回顾针刺防治缺血性卒中的实验证据,以期揭示针刺可能的内源性神经保护增效机制,为针刺治疗卒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3年03期 v.26 361-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 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张玉凤;郝贵生;钟莲梅;李娜;

    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首要死亡原因,且具有复发率、致死、致残率高,经济负担重等特点,目前再灌注是其核心治疗方法。但由于再灌注治疗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临床实施较困难。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启动治疗的时间窗尚没有严格的限制,本文总结了高压氧治疗在抗炎症反应、抗自由基、抑制钙离子超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元的功能恢复、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3年03期 v.26 368-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 Apelin-13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何鑫;玛依拉·吐尔逊;马建华;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群健康。Apelin-13参与脑血管病发病过程,由Apelin-13及Apelin受体APJ组成的Apelin-13/APJ系统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保护作用,有望为脑血管病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主要针对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3年03期 v.26 373-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 酒精与特发性震颤

    李习;陈涛;蔡奔驰;钟丽凡;许文帝;

    特发性震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是以双上肢6~12 Hz的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随着疾病进展,头部和声音肌群(腿部、下颌、面部和躯干较少见)也可能受累。特发性震颤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大约一半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另一部分则与环境、生活方式等外界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干预。有研究表明,酒精对特发性震颤具有治疗作用,但是酒精对特发性震颤的治疗还存在争议性与临床异质性,故本文就酒精与特发性震颤可能存在的机制联系展开论述。

    2023年03期 v.26 37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模型的研究进展

    牛孟琪;曾可斌;

    目的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具破坏性的结核病,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这与发病初期结核性脑膜炎和非结核性脑膜炎难以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以至于延误治疗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快速且准确的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方法十分必要。近年来逐渐出现更多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模型研究的发表,但随着判断模型的多样化,医生在选择时面临困难。本文就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模型的当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023年03期 v.26 383-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无症状型烟雾病的研究进展

    刘尚宽;陈月芹;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展性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狭窄和侧支循环的发展,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出血型及缺血型。随着非侵入性磁共振检查的发展,无症状型MMD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可发生脑血管事件,但是由于患者数量少和随访周期短,其相关的管理指南尚未建立。本文整理了关于国内外无症状型MMD的文献资料,综述其临床特征、预后和管理策略,以期为临床的诊断及精准诊疗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26 38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酸性鞘磷脂酶/神经酰胺通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李慧敏;许小冰;李景琦;唐琼;马晓瑭;陈煜森;

    研究表明酸性鞘磷脂酶/神经酰胺(ASMase/Cer)通路可介导细胞免疫调节、炎症、凋亡等细胞活动,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病、a-突触核蛋白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SMase/Cer通路有可能成为它们治疗的靶点。本文综述了ASMase/Cer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病、a-突触核蛋白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学功能及调节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3年03期 v.26 392-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