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鹏;姚晓东;刘鹏;马慧萍;李智;胡风云;秦昭;
目的 探讨优化运动技巧训练在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居家康复的短期及长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06—2015-12在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次急性卒中Brunnstrom分期为II-IV期的接受康复治疗的偏瘫住院患者202例,按采用的康复治疗技术分为观察组(90例,采用优化运动技巧训练技术)、对照组(112例,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传统神经发育疗法)。第一阶段:出院后按原方案在康复师随访指导下开展居家康复6个月,观察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10 m步行时间、6 min步行距离和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EAQ)。第二阶段:患者根据所掌握的康复技巧,自行进行居家康复训练,7年后(2023-02)对完成第一阶段患者进行集中电话回访,行MBI评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基线资料及干预前评估指标无差异(P>0.05)。第一阶段共完成研究164例,观察组完成78例,未完成12例;对照组完成86例,未完成26例,2组间完成率无差异(P=0.074)。实施居家康复治疗6个月后2组观察指标均较出院时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MAS得分(31.00±4.85)分、MBI得分(90.38±14.41)分、10 m步行时间(18.26±1.35)s、6 min步行距离(193.38±28.25)m均优于对照组(26.07±5.14、68.27±19.56、18.79±1.22 s、176.55±25.26 m,均P<0.05);EAQ量表结果提示2组中:中高依从性者总占比78.6%,组间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1);三维度得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锻炼监测(8.26±2.29 vs 6.83±2.02),主动寻求建议(8.13±2.01 vs 6.78±1.92),身体锻炼(22.28±3.76 vs 17.90±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二阶段共回访成功124例,失访40例。观察组成功61例,其中12例死亡;对照组成功63例,其中14例死亡。观察组MBI得分(88.84±20.67)分,优于对照组(76.2±23.19)分,P<0.05。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在康复师指导下开展居家康复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优化运动技巧技术较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有更好的短期、长期疗效和依从性。
2023年06期 v.26 66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 谷晓林;李婷婷;亓爱芹;李燕;
目的 探讨血清CXCL12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轻型脑卒中早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80例2020-04—2021-09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轻型脑卒中患者,将患者分成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发病第5天NIHSS评分较入院首次NIHSS评分≥2分为进展组,否则为非进展组。入院当日采用自制基线资料调查表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入院次日检测血清CXCL12水平。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随访结束时对患者进行mRS量表评价,m 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4分为预后不良组。对比进展组、非进展组血清CXCL12水平的差异,比较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血清CXCL12水平的差异,分析各组NIHSS评分、mRS评分与血清CXCL12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进展组比较,进展组患者血清CXCL1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94,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CXCL1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98,P<0.05)。NIHSS评分>4分及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的患者血清CXCL12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与血清CXCL12的相关性系数r=0.648,P<0.05,mRS评分与血清CXCL12的相关性系数r=0.637,P<0.05。结论 CXCL12水平升高可作为老年轻型卒中进展的生物学标记物,提示预后不良。
2023年06期 v.26 668-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颜谈;王国防;王幼萌;
目的 分析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分类(CISS)分型中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为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展预测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是否进展,应用统计学分析可能影响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10例研究对象,其中进展组92例(29.7%),非进展组218例(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血管轻度狭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舒张压(OR=1.027,95%CI 1.000~1.054,P=0.046)、入院时NIHSS评分(OR=1.171,95%CI 1.030~1.331,P=0.016)及颅内血管轻度狭窄例数(OR=2.827,95%CI 1.637~4.881,P=0.000)为进展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血管轻度狭窄例数为进展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3年06期 v.26 672-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肖芳;陆芳;张兆;王一媚;张千;陶带花;贤自强;尹家瑜;黄龙全;胡北泉;赵敬源;冯冬梅;
目的 探讨ABCD~3评分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 d、90 d发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纳入77例TIA患者,所有患者2 h内进行ABCD~3评分,依据评分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所有患者48 h内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依据灌注面积分为3组:低灌注最大面积>3 cm~2组,低灌注最大面积<3 cm~2组,无低灌注组。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7 d、90 d是否发生脑梗死。分析ABCD~3评分联合3D-ASL低灌注面积评估方法、单独ABCD~3评分评估方法或3D-ASL低灌注面积评估方法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低危组患者比较,中危组、高危组7 d、90 d内脑梗死发生率高,与无低灌注患者比较,低灌注面积>3 cm~2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对于TIA患者7 d内、90 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联合检测更优。结论 ABCD~3评分中危组、高危组及低灌注面积>3 cm~2是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的风险因素,ABCD~3评分联合3D-ASL低灌注面积能更有效且准确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早期进展。
2023年06期 v.26 67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冯微;高文;王顺;张炜;李建玲;殷振江;
目的 分析颅内复杂动脉瘤应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8—2022-01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经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和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43例,其中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34例,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9例,破裂动脉瘤16例,未破裂动脉瘤27例,28例采用单纯血流导向装置,15例患者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次日复查头颅CT,必要时行头颅MRI检查。所以患者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术后6个月、12个月行全脑血管造影(DSA)复查影像,采用O’kelly Marotta(OKM)分级方法评估动脉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操作结束后DSA可见血流导向装置均准确覆盖瘤颈,且贴壁良好,术中CT未见出血。43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围手术期有4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视力下降,1例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并发症率9.3%(4/43)。43例患者均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mRS评分术前0分23例,末次随访0分40例,术前1分13例,末次随访1分1例,术前2分3例,末次随访2分1例,术前3分2例,末次随访3分1例,术前4分2例,末次随访时4分0例。43例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行DSA复查。术后6个月OKM分级D级为35个,C级为6个,B级为2个,术后12个月OKM分级D级为37个,C级为4个,B级为2个,86%(37/43)的动脉瘤为完全闭塞(OKM分级为D级)。43例患者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颅内复杂动脉瘤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相对安全且近期疗效较好,动脉瘤复发率低,但仍需要关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出现。
2023年06期 v.26 682-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黄小龙;张晓强;黄浩;胡齐;孙凌云;吕光淘;
目的 探讨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广安市人民医院2017-10—2022-01收治的162例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回顾分析其出院时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基线资料、损伤类型、意识障碍时间、住院时间、康复治疗介入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探讨其出院3个月时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出院3个月时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1例,发生率为19.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GCS评分6~8分、运动功能区损伤、脑疝、意识障碍时间>10 d、康复治疗介入时间>30 d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相应对立因素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GCS评分6~8分、运动功能区损伤、脑疝、意识障碍时间>10d、康复治疗介入时间>30 d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有较高的发生率,针对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2023年06期 v.26 687-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 舒琳睿;孙道东;周婷;储浩然;程红亮;蒋雷雷;陈幸生;
目的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与皮质延髓束的关系。方法 选取31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将患者分为A组(14例,洼田饮水试验2级)和B组(17例,洼田饮水试验3~5级),入组后评定2组患者WST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利用DTI分别测量2组半卵圆中心、额叶下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尾状核头部、内囊膝部、丘脑、岛叶、杏仁体、中脑、脑桥、延髓的FA值,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估2组治疗前后皮质延髓束的损伤程度。结果A组半卵圆中心、额叶皮层下部、内囊膝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的FA值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半卵圆中心、额叶皮层下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内囊膝部的FA值与WST评分呈负相关(r=—0.531,P<0.05;r=—0.594,P<0.05;r=—0.679,P<0.05;r=—0.387,P<0.05;r=—0.75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提示额叶皮层下部FA值、内囊膝部FA值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有预测作用,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357、0.344。结论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程度与皮质延髓束的缺损密切相关。
2023年06期 v.26 693-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 李影;李凤;陈慧娟;陈然;
目的 探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与颅内血供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01—2022-10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108例,根据术后90 d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41例)和不良组(6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机械取栓术后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其用于早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线NIHSS评分、机械取栓操作时间、合并房颤情况、末端闭塞类型及Willis环变异均与机械取栓术后早期预后不良有关(P<0.05);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类型和Willis环变异情况均是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 χ~2=1.069,P>0.05)。利用Logistic预测概率、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类型、Willis环变异情况对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早期预后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33.56%、25.09%、29.23%。结论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与颅内血供情况关系密切,其中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型闭塞和Willis环变异者预后更差,同时上述两种因素联合可准确预测患者早期预后的不良风险。
2023年06期 v.26 699-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 徐才邦;向迅捷;谢勇;黄华;
目的 分析脑外伤合并颅骨缺损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对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3—2022-03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治疗的脑外伤恢复期合并颅骨缺损患者9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晚期颅骨修补术,研究组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12%)比对照组(24.48%)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11.13±2.94)分]比对照组[(15.32±2.63)分]低,MMSE评分[(26.24±2.01)分]、BI评分[(84.16±6.35)分]比对照组[(20.02±2.39)分、(71.03±7.54)分]高(分别为t=17.321,16.527,16.058,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83.81±3.65)分]、躯体功能[(85.56±2.74)分]、物质生活[(83.81±3.65)分]、心理功能评分[(85.24±3.23)分]均比对照组[(73.51±3.83)分、(71.41±3.55)分、(73.51±3.73)分、(73.80±3.41)分]高(分别为t=12.036,12.115,12.413,12.334,P<0.05)。研究组治疗后KPS评分[(83.15±7.23)分]、GOS评分[(4.12±0.36)分]均比对照组[(72.13±6.27)分、(3.54±0.40)分]高(分别为t=16.038,16.113,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术在脑外伤合并颅骨缺损患者中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2023年06期 v.26 704-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 陈良义;陈星宇;陈中杰;阳清伟;翁磊华;
目的 评估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成袢技术和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492例经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不同技术的成功率、成袢技术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除外经桡动脉穿刺未成功者,其余分为:降主动脉组325例(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组79例(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组76例(主动脉瓣成袢技术)。结果 492例入组患者中,手术成功率97.56%。在降主动脉成袢术、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术和主动脉瓣成袢术中,造影时间分别为30.0(27.0~34.0)min、45.0(40.0~50.0)min和74.5(65.0~86.0)min;曝光时间分别为11.2(10.5~12.0)min、16.5(15.2~8.1)min和24.9(23.9~26.0)min,3种技术的造影时间和曝光时间依次增长(P<0.05)。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约5.42%,各组并发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其中主动脉瓣组并发症13.15%,明显高于降主动脉组3.69%(P=0.003)。结论 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成袢技术和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安全、可行。
2023年06期 v.26 709-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 马娜;颜晓磊;徐军茹;王富明;
目的 探究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外周血多巴胺D2受体(DRD2)、多巴胺转运体(DAT)基因表达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01—2021-01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4例癫痫患儿为疾病组,其中癫痫患儿共患ADHD为A组(n=37),单纯癫痫患儿为B组(n=37)。另选同时段本院治疗的抽动障碍(TD)患儿为对照组(n=35)。观察患儿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检测其外周血DRD2、DAT基因表达;Pearson相关法分析DRD2、DAT基因表达与患儿心理状态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共患ADHD患儿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儿SDS评分、HAMA评分及DAT mRNA、DRD2 mRNA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血DAT、DRD2基因表达均与SDS评分、HAMA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9、0.479、0.520、0.516,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T、DRD2表达升高是癫痫共患ADHD患儿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癫痫共患ADHD患儿外周血DAT、DRD2基因表达升高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有临床价值。
2023年06期 v.26 714-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 刘煜;马将;李红;赵青青;史万英;陶晓琳;郭立颖;刘先莹;杨世宁;杨茜;白云飞;
目的 基于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基底节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情况,探讨周围神经损伤与感觉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06—2022-09符合条件的56例基底节卒中患者,行上肢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F波、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评定上肢运动功能,Semmes-Weinstein单丝和两点辨别工具分别测试患者手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采用偏瘫手实用能力分级评估患者的手实用功能。根据SEP N20是否异常分为SEP正常组和SEP异常组,比较2组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以及周围神经传导参数。结果 34例SEP异常组以脑出血(P<0.05)为主,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低于正常组(P<0.001),偏瘫手实用能力分级低于正常组(P<0.001),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功能较正常组差(P<0.001)。SEP异常组N9潜伏期较正常组低(P<0.05)。SEP异常组偏瘫侧周围神经传导功能较正常组低,正中神经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尺神经CMAP潜伏期、波幅明显降低(P<0.0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电位(SNAP)波幅,尺神经SNAP潜伏期、波幅及桡神经SNAP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结论 基底节损伤且有感觉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周围神经功能较差,临床应多关注感觉障碍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及时发现和治疗。
2023年06期 v.26 719-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 李柯柯;杨青松;张植;张莹;张翠萍;刘伟;
目的 分析青年偏头痛患者行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取2021-01—2022-01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FO封堵术的126例青年偏头痛患者,通过与PFO封堵术前对比,随访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疗效指标变化,包括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头痛冲击试验(HIT-6)评分,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对比不同级别PFO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的缓解程度。结果 PFO闭合后的随访显示,术后偏头痛的平均每月发作频率、持续时间、HIT-6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在3个月的随访中,54例(42.9%)患者的头痛指数降低>60%;12个月随访期间,40例(31.7%)患者偏头痛完全缓解,100例(79.3%)患者的头痛指数降低>60%。结论 封堵术可使大部分合并PFO的青年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2023年06期 v.26 725-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 祖向阳;冯森;马鹏;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IA)介入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抗菌治疗。方法 选取2020-03—2022-0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IA介入术后CNS感染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脑脊液进行培养分离和药敏试验,检测其中主要病原菌耐药基因,并分析其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64例CNS感染患者中58例脑脊液培养结果为阳性,占90.63%,共分离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60.3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0株,34.48%),革兰阴性菌23株(39.66%)。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阳性菌中青霉素G、克林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较高,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中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氨曲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ermA、ermB、ermC、msrA、msrB、aac(6')/aph(2'')、mecA、femB和gyrA检出率分别为30.00%、10.00%、45.00%、40.00%、20.00%、30.00%、55.00%、45.00%和20.00%,与耐药性进行对应分析显示mecA/femB与青霉素G符合率为75.00%,与苯唑西林符合率为85.00%;erm/msr与克林霉素符合率为70.00%,与红霉素符合率为90.00%;aac(6')/aph(2'')与庆大霉素符合率为90.00%;gyrA与左氧氟沙星符合率为85.00%,与环丙沙星符合率为75.00%;mecA与头孢西丁符合率为80.00%。结论 IA术后CNS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更为常见,且细菌耐药率较高,明确耐药性及相应基因型可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升抗感染治疗效果。
2023年06期 v.26 73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何晓峰;邓文静;
胶质淋巴系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对于去除大脑内潜在有害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它的发现解答了临床中许多疑问,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而血管周围间隙(PVS)作为胶质淋巴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准解剖结构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回顾PVS解剖结构,胶质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胶质淋巴系统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2023年06期 v.26 75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吴树宏;郑新卉;周高水;韦小凤;冯茜;杨旭红;
近年来国内外对偏头痛及其共病的防治研究工作进展迅速,且随着循证证据不断增多,新药开发突飞猛进,尤其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新型靶点药物的上市,加之2018年国际头痛协会发布了第三版国际头痛分类指南,为及时传递偏头痛防治的重要进展,更好指导临床,距2016年发布的《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6年后,《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于2022年末发布,对指导偏头痛防治,规范临床综合管理,减少偏头痛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3年06期 v.26 761-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 张嘉楠;张金;
近年来一系列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高再通率和功能独立率,其中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有较小的梗死核心、较大的缺血半暗带,故血管内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结果。因此,对脑侧支循环进行准确快速的影像学评估是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必要条件。本文重点讲述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影像学评估,为血管内治疗术前评估及术中决策提供必要信息。
2023年06期 v.26 769-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 刘儒斌;李盛杰;黄传江;崔友强;
烟雾病是一种颅内血管进行性狭窄以致闭塞的慢性脑血管疾病,目前血运重建术越来越成为烟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烟雾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以术后脑梗死为甚,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临床结局,也成了目前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和治疗的关注焦点,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有关烟雾病血运重建术后导致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烟雾病相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2023年06期 v.26 774-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 李慧;左婷婷;
高血糖水平可能激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不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组织的修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变窄,继而触发脑卒中。然而,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糖尿病引起的血糖波动也可能加重患者的氧化应激,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以往临床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糖尿病高危因素的控制重点放在抑制患者的高血糖水平上,对血糖波动造成的危害认识不够,可能造成血糖控制不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或预后不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以提升人们对血糖波动的认识,了解其在缺血性脑卒中进展与预后中的作用,指导临床更有效地进行血糖控制。
2023年06期 v.26 780-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吴心仪;严钢莉;潘春联;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以发作性前庭症状为主,伴偏头痛特征的顽固性头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复发性头晕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热度较高。目前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正确诊断率不高,难治性前庭症状、头痛的反复发生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了解前庭性偏头痛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部分参考。本文主要对前庭性偏头痛与焦虑、抑郁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2023年06期 v.26 785-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薛羽白;唐莉莉;
近年研究发现帕金森病(PD)的发病原因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尿酸作为人体的一种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的抗氧化物质,在PD病程中起一定作用,相对较高的尿酸水平对PD病程起延缓作用。临床常用治疗PD的药物亦可升高血尿酸水平。因此,适当增加尿酸水平,对PD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一定的帮助。
2023年06期 v.26 789-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