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强;杨震;程浩;郑璐;
目的 分析脑胶质瘤患者血清miR-27b-3p水平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安徽省立医院于2020-01—2022-12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共6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5例纳入对照组。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完成2周后测定患者血清miR-27b-3p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将脑胶质瘤患者分为复发组(n=17)及未复发组(n=48),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及血清miR-27b-3p在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脑胶质瘤组患者血清miR-27b-3p表达水平(4.57±1.38)显著低于颅脑损伤组(9.46±1.97)(P<0.001)。肿瘤直径≥4.5 cm、WHO分级Ⅲ~Ⅳ级、手术未完全切除及miR-27b-3p低表达是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4.5 cm及WHO分级Ⅲ~Ⅳ级患者血清miR-27b-3p水平显著低于肿瘤直径<4.5 cm及WHO分级Ⅰ~Ⅱ级的患者(P<0.05)。血清miR-27b-3p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95%CI=0.726 3~0.925 7;P<0.001)。当血清miR-27b-3p水平低于4.738时,脑胶质瘤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风险。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miR-27b-3p水平与颅脑损伤组相比显著降低,且其可能通过调控胶质瘤生长及转移影响患者术后复发。早期检测血清miR-27b-3p水平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3年11期 v.26 1321-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 缪礁丹;张玉勋;唐卉;黄燕;朱曦;杨艳;周弋人;
目的 分析高-低频交互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中期帕金森(PD)患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12—2022-12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中期PD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D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另采用高-低频rTMS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rTMS假刺激干预,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1个月后SCOPA-AUT评分分别为(20.08±3.44)分和(22.96±4.55)分,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分别为(24.15±3.22)分和(27.07±3.56)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为(27.40±2.08)分和(25.83±2.92)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分别为(47.03±3.34)分和(44.19±3.2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COPA-AUT评分、UPDRS-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和ADL评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中期患者应用高-低频rTMS交互治疗对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损伤、运动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均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2023年11期 v.26 1326-1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 黄培培;苗旺;王亚婷;高林;张齐;何霞;滕军放;
目的 评估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远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回归社会状况,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性因素,并建立预后不良风险预测模型,为预测重症GBS远期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2021-0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病区收治的93例重症GBS患者临床资料;至2022-08成功随访85例,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1 a进行Hughes评分,对生活质量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并对社会功能恢复及自身感受情况评估。以随访1 a时Hughe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预后良好组69例(Hughes评分0~2分),预后不良组16例(Hughes评分3~6分),2组间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后不良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通过绘制校准曲线、决策曲线来评估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并对患者恢复独立行走所需时间相关因素进行K-M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1)入住神经ICU患者有感染诱因者占57.0%,合并基础疾病者占53.8%,入住原因82.8%和呼吸系统风险有关;67.7%患者应用呼吸机,44.4%患者辅助通气时长超过2周;主要治疗方案中,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占63.4%,24.7%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其他治疗。(2)重症GBS患者1 a病死率为10.5%,致残率为8.2%。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较大、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瘫痪程度重。其中年龄、发病至ICU时间是重症GBS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3)建立2个因素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展示,重症GBS患者预后的校准曲线表明,预测模型与理想模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4)K-M生存曲线分析表明,年龄与恢复独立行走所需时间无关,恢复行走所需时间与是否机械通气相关,机械通气患者总体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5)79.6%的患者日常生活不受影响,48.6%恢复正常工作,10.8%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结论 重症GBS患者病死率高,高龄及发病至ICU时间短(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基于年龄及发病至ICU时间两个指标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恢复独立行走所需时间与是否机械通气相关,与年龄无关。大多数生存患者恢复正常日常生活,近半数患者恢复社会工作,约1/10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症状。
2023年11期 v.26 1331-1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 程哲;周星辰;巢青;崔颖;束汉生;王大巍;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在基于3.0T磁共振3D-FIESTA及3D-TOF序列的影像重建对面肌痉挛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责任血管的诊断及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0-06—2023-06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患者30例且手术中证实均存在动脉压迫;术前患者行3D-FIESTA及3D-TOF磁共振检查后预判责任血管,再次利用3D-slicer影像处理软件在3D-FIESTA及3D-TOF序列基础上三维重建合成责任血管及走形,比较其诊断的差异及优势。结果 其中面肌痉挛24例,三叉神经痛6例,术中证实24例动脉压迫性面肌痉挛责任血管18例为同侧小脑前下动脉压迫,6例为同侧小脑后下动脉或其分支血管压迫;6例动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均为同侧小脑上动脉;3D-FIESTA联合3D-TOF对责任血管的诊断率73.3%(22/30),3D-slicer基于3D-FIESTA-C及3D-TOF-MRA序列经三维重建后对责任血管的诊断率96.67%(2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5)。结论 3D-slicer基于磁共振3D-FIESTA及3D-TOF序列的影像重建可提高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责任血管的诊断率,可以清晰地重建责任血管形态及走形并为微血管减压手术提供指导价值。
2023年11期 v.26 1338-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刘彬;崔述坤;高祥亮;张刚;杜国良;宋建抢;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MR-DTI)参数评估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2-01—2022-06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内镜组(40例)和钻孔组(40例),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钻孔组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3个月行MR-DTI检查计算各向异性分数(FA)值,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脑血肿清除率及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病死率,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内镜组和钻孔组治疗后FA值分别为(0.54±0.02)×10~(-3)mm~2/s、(0.61±0.03)×10~(-3)mm~2/s,2组术后患侧FA值均低于术前,内镜组低于钻孔组(P<0.05)。内镜组和钻孔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04±8.95)mL、(10.29±2.14)mL,手术时间分别为(104.63±18.59)min、(29.86±7.48)min,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8.39±15.42)%、(71.06±7.59)%,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均高于钻孔组(P<0.05)。内镜组和钻孔组颅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0%、15.00%,术后病死率分别为7.50%、10.00%,GOS评分分别为(3.96±0.71)分、(4.35±0.69)分,内镜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钻孔组(P<0.05);2组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GOS评分低于钻孔组(P<0.05)。FA值与GO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2,P<0.05)。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脑血肿清除率,但术中创伤较大,而微创钻孔引流术应用于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术中创伤更小,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MR-DTI定量参数可用于评估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2023年11期 v.26 1343-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 李龙祥;何强华;郭文才;李炯;吴过;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CE)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IWA)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巴中市中心医院108例颅内破裂IW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VIS组(54例,LVIS支架辅助CE治疗)、Enterprise组(54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CE治疗),比较2组栓塞效果、脑血管反应性(CVR)、预后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与IWA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即刻栓塞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VIS组术后6个月栓塞率高于Enterprise组(P<0.05);治疗后2组屏气后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及屏气指数均有提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内LVIS组并发症发生率3.70%,Enterprise组为9.26%,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VIS组IWA复发率(0)低于Enterprise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IS支架、Enterprise支架辅助CE治疗颅内破裂IWA近期疗效相当,预后良好,但LVIS支架辅助治疗远期疗效更佳,复发率更低。
2023年11期 v.26 1349-1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4K] - 周园园;刘璐;王海双;崔晨希;吉盈肖;
目的 探究CT灌注参数联合外周血NC、NLR、SII水平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SCI)临床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06—2022-1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PSCI患者,依据自变量的10~20倍选取样本量,计算总样本量为12×15=180例;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不同疗效的PSCI患者CT灌注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N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联合NC、NLR、SII对PSCI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180例患者中显效83例,有效64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81.67%。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治疗前NC、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效组治疗前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高于无效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SII低于无效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灌注参数、炎性指标联合评估PSCI疗效的AUC为0.982(0.955~1.000),约登指数为0.925,以0.289为临界值,其联合评估PSCI疗效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94%、98.64%。结论PSCI患者治疗前的CT灌注参数及SII水平可作为评估疗效的高特异性指标,其联合在评估PSCI患者疗效上的敏感度也值得临床重视。
2023年11期 v.26 1355-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 云磊;刘军;付杰;
目的 探究血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动态变化对新生儿颅内出血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06—2023-06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ICH新生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7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预后情况分为痊愈组(n=55)和未愈组(n=30),比较各组血清S-100β、NSE、MB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β、NSE、MBP水平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儿出生后24 h、72 h、7 d的血清S-100β、NSE、M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72 h的血清S-100β、NSE、MBP水平最高,出生后7 d下降(P<0.05)。ICH IV级患儿出生后24 h、72 h、7 d的血清S-100β、NSE、MBP水平高于ICH Ⅲ级、Ⅱ级和Ⅰ级患儿,ICH Ⅲ级患儿出生后24 h、72 h、7 d的血清S-100β、NSE、MBP水平高于ICH Ⅱ级和Ⅰ级患儿,ICH Ⅱ级患儿出生后24 h、72 h、7 d的血清S-100β、NSE、MBP水平高于ICH Ⅰ级患儿(P<0.05)。未愈组患儿出生后24 h、72 h、7 d的血清S-100β、NSE、MBP水平高于痊愈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出生后72 h的血清S-100β、NSE、MBP水平联合预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3.35%,AUC为0.922,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ICH患儿血清S-100β、NSE、MBP水平随发病时间发生显著变化,与ICH分级、预后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ICH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2023年11期 v.26 1360-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 赵娜;沙晶;玛依努尔·买买提;李红燕;
目的 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预后与脑脊液白细胞、免疫球蛋白(Ig)、白蛋白、寡克隆区带(OCB)、IgG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01—2022-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NMOSD患者,根据预后进行分组,50例NMOSD患者复发29例,纳入复发组,21例未复发者则纳入未复发组。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脑脊液生化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未复发组年龄[(38.71±6.53)岁比(45.62±7.28)岁]、MRI示脊髓累及节段[(6.12±1.38)个比(5.22±1.23)个]、白细胞[(5.02±0.46)×10~9个/L比(5.32±0.52)×10~9个/L]、白蛋白[(0.59±0.11)g/L比(0.51±0.14) g/L]、IgG[(13.65±1.88)μmol/L比(12.54±1.79)μmol/L]、OCB阳性(6例比0例)、IgG指数(0.97±0.12比0.8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大是NMOSD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MRI示脊髓累及节段多、IgG指数大是NMOSD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MOSD患者复发率高,其预后与年龄、MRI示脊髓累及节段、IgG指数密切相关。
2023年11期 v.26 1365-1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 宋超;魏天羽;周可林;董继革;
目的 观察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05—2023-05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ADL、FMA、SF-36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干预后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2023年11期 v.26 1370-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 岳玲;王静;王泽熙;陈玲;
目的 探讨揿针疗法联合口肌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及构音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河北省儿童医院2022-01—2022-12收治的105例小儿脑瘫流涎合并构音障碍的患儿为对象,口肌训练组52例,揿针联合口肌训练组53例。评价2组患儿流涎治疗效果、教师流涎分级(TDS)及构音障碍治疗效果。结果 揿针联合口肌训练组流涎总有效率(96.23%)高于口肌训练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联合口肌训练组教师流涎分级低于口肌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联合口肌训练组构音障碍总有效率(90.74%)高于口肌训练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疗法联合口肌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及构音障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流涎症状,改善患儿的构音功能。
2023年11期 v.26 1374-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 黄攀登;董利平;郭美丹;刘杨杨;席晓霞;高云鹰;吴佳宏;崔玉环;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血脂和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b)、Klotho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6—2021-06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匹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治疗。所有对象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相关量表[12项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老年模块量表简表(WHOQOL-OLD-12)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脂水平及血清ox-LDL-Ab、Klotho蛋白、MMP-9和hs-CRP水平。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0%(44/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36/50),P<0.05]。观察组治疗前WHOQOL-OLD-12评分为(65.42±12.61)分,治疗后为(77.85±13.06)分,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37±3.15)分,治疗后为(5.18±1.53)分,对照组分别为(63.29±13.20)分、(70.57±15.38)分、(11.89±2.92)分、(6.26±1.84)分;2组患者治疗后WHOQOL-OLD-12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NIHSS评分则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对WHOQOL-OLD-12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含量则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H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对比,2组治疗后血清ox-LDL-Ab、MMP-9及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ox-LDL-Ab、MMP-9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5/50)]与对照组[6.0%(3/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总体疗效良好,可安全有效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该联合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及下调血清ox-LDL-Ab、MMP-9、hs-CRP表达水平和上调血清Klotho蛋白表达水平的途径来实现的。
2023年11期 v.26 1378-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王赫;孙元林;
目的 探究NT-proBNP与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10—2022-12于盘锦市中心医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及预后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转化危险因素、预后不良危险因素、血浆NT-proBNP水平等指标,并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患者的基线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NIHSS评分、NT-proBNP水平和心房颤动史显著升高,TOAST分型、卒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NT-proBNP、空腹血糖、基线收缩压、高血压史比率显著升高,TOAST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独立影响因素为NIHSS评分(1.071~1.205)、NT-proBNP (1.432~2.859)及卒中病灶分布情况(1.369~9.874);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为NIHSS评分(1.073~1.206)、NT-proBNP (1.124~1.732)及空腹血糖(0.998~1.323);与其他组相比,未出血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NT-proBNP水平与mRS评分呈正向相关。结论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其评估指标。
2023年11期 v.26 1384-1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黄捷;王宁宁;于文武;刘林林;孙喜凤;高青青;王海霞;时婧;侯华玲;张海燕;孙维明;
目的 观察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08—2021-07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给予药物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置入,52例)和对照组(给予普通球囊扩张支架置入,52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前后血管狭窄率,以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1 a,对比2组患者血管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8.08%)与对照组(96.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研究组术后6、12个月血管狭窄率分别为(12.43±3.18)%、(13.61±3.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78±3.62)%、(15.26±4.78)%(t=2.020、2.058,P=0.046、0.042)。研究组术后1、3、6、1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14±0.59)分、(1.93±0.47)分、(1.75±0.43)分、(1.48±0.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1±0.73)分、(2.23±0.68)分、(2.01±0.40)分、(1.84±0.46)分(t=2.843、2.617、3.192、4.633,P=0.005、0.010、0.002、<0.001)。术后6、12个月研究组血管内再狭窄发生率(5.77%、9.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26.92%,χ2=4.308、5.216,P=0.038、0.02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77%)与对照组(1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0,P=0.183)。结论 采用药物涂层球囊预扩张联合裸金属支架置入的方法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在保证手术成功率、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小血管狭窄率、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2023年11期 v.26 1390-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 刘志军;耿亚东;张鹏;陈小兵;刘红林;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2020-01—2023-01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59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患者中智能改变29例(49.2%),情感障碍11例(18.6%),人格改变9例(15.3%),精神病性症状8例(13.6%),神经症样综合征2例(3.4%)。颅脑损伤类型中脑挫伤占79.7%(47例),颅内出血占13.6%(8例),硬膜外血肿占1.7%(1例),颅骨骨折占5.1%(3例)。额颞叶损伤是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最常见类型。结论 颅脑外伤可继发精神障碍,颅脑外伤的类型、部位与继发的精神障碍类型相关。
2023年11期 v.26 1395-1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 桑庆庆;骆嵩;桑道乾;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SD)伴失眠患者应用舍曲林+阿戈美拉丁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2-01—2022-12收治的PSD伴失眠患者52例,盐酸舍曲林单药应用作为对照组(n=26),阿戈美拉汀联合应用为观察组(n=26)。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8周后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价改善失眠及抗抑郁的有效率。结果 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AMD及ISI分别为(11.12±4.48)分、(11.12±4.48)分与(8.54±3.22)分、(11.08±4.34)分;观察组抗抑郁与改善失眠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22/26)、88.46%(23/26),对照组抗抑郁与改善失眠总有效率均为57.69%(15/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阿戈美拉丁可显著改善PSD伴失眠患者的抑郁和失眠症状。
2023年11期 v.26 1399-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 郭彦娇;陈淑良;贾宁;张策;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选择二级康复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07—2022-04在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m RS评分>2分的脑卒中患者302例,对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检验指标、身体功能资料以及选择二级康复情况展开调查。结果 mRS评分>2分的脑卒中患者中31.5%(95/302)出院选择二级康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社会支持(主要照顾者)、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时间、肢体障碍、吞咽障碍、饮酒、卒中次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脑卒中患者选择二级康复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正确率为79.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46~0.85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7.5373,P=0.480。结论 脑卒中患者选择二级康复的概率较低,高龄、卒中次数≥2次、以子女为主要照顾者和经济收入低的患者选择二级康复的主动性不强,住院时间2周内、肢体障碍、吞咽困难、饮酒、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卒中患者选择二级康复有积极影响。构建预测模型效果较好,可早期预测脑卒中患者选择二级康复的可能性,为制订科学的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2023年11期 v.26 1403-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李俊青;刘俊英;王冰丹;彭红兵;白敬淼;李利华;李华;
目的 探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中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02—2023-03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EA,术中采用TCD联合SEP、MEP监测,TCD检查手术部位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并记录同时段SEP、MEP波幅变化,以TCD作为金标准,探究SEP、MEP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中颈动脉阻断后,32例(16.84%)MCA下降>50%,其19例N20波幅下降>50%,13例N20波幅下降≤50%,以TCD为金标准,SEP波幅下降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Kappa为59.38%、91.77%、86.32%、59.38%、91.77%、0.511;32例患者中22例SEP潜伏期延长>10%,10例SEP潜伏期延长≤10%,SEP潜伏期延长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Kappa为68.75%、93.67%、98.47%、68.75%、93.67%、0.624;阻断后2 min术侧SEP波幅下降及潜伏期延长幅度均大于手术对侧(P<0.05);32例患者中9例MEP振幅降低50%,MEP振幅下降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Kappa为28.13%、58.44%、75.79%、28.13%、85.44%、0.136;阻断后2 min术侧MEP振幅降低幅度大于手术对侧(P<0.05)。结论 SEP、MEP可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连续、有效且无创的监测,SEP波幅下降与潜伏期延长与TCD监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可将SEP、MEP与TCD联合对重度颈动脉狭窄行CEA的患者进行监测。
2023年11期 v.26 1409-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5K] - 相波;王晓青;梁鎏明;王超;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01—2022-12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使用PSQI量表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其中得分≥5分为患者具有睡眠障碍,本研究中8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无睡眠障碍组(n=32)及睡眠障碍组(n=48)。检测2组患者血清CysC、S-100β及NSE水平。结果2组患者病程、MMSE评分、UPDRS评分及H-Y分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睡眠障碍组患者PSQI评分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01)。睡眠障碍组患者血清CysC、S-100β及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组患者(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血清CysC、S-100β及NSE水平均与PSQ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CysC:r=0.440,P<0.001;S-100β:r=0.241,P=0.031;NSE:r=0.431,P<0.001)。血清三指标联合预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997(P<0.001),灵敏度为95.83%,特异性为100.00%,95%CI为0.991 9~1.000。血清CysC水平高于1.46 mg/L,S-100β水平高于1.43μg/L或NSE水平高于12.89μg/L时,患者合并睡眠障碍风险较高。结论 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血清CysC、S-100β及NSE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CysC、S-100 β及NSE与PSQ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血清三指标联合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3年11期 v.26 1415-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