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波;刘青;吴宏伟;刘刚;刘金凤;胡娜;卢国增;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辅助磁共振(MRI)影像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01—2024-12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4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经脑脊液检查后未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10水平,均进行头颅MRI检查。收集2组患儿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10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实验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MRI异常占比(100%)较对照组(70%)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组对比,异常组患者血清、脑脊液TNF-α、IL-10、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TNF-α、IL-10、PCT、MCP-1均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ROC曲线,血清TNF-α、IL-10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特异度为92.50%、敏感度为77.50%,脑脊液TNF-α、IL-10联合检测的AUC为0.914、特异度82.50%、敏感度为82.50%,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10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血液及脑脊液中TNF-α及IL-10的表达存在异常,结合头颅核磁检查有利于疾病预后的判断。
2025年02期 v.28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 彭波;刘青;吴宏伟;刘刚;刘金凤;胡娜;卢国增;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辅助磁共振(MRI)影像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01—2024-12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4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经脑脊液检查后未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10水平,均进行头颅MRI检查。收集2组患儿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10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实验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MRI异常占比(100%)较对照组(70%)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组对比,异常组患者血清、脑脊液TNF-α、IL-10、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TNF-α、IL-10、PCT、MCP-1均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ROC曲线,血清TNF-α、IL-10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特异度为92.50%、敏感度为77.50%,脑脊液TNF-α、IL-10联合检测的AUC为0.914、特异度82.50%、敏感度为82.50%,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10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血液及脑脊液中TNF-α及IL-10的表达存在异常,结合头颅核磁检查有利于疾病预后的判断。
2025年02期 v.28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 张含;王垚;李楠楠;张新宁;贾承儒;陈志刚;
目的 探讨多系统萎缩(MSA)患者中冻结步态(FOG)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收集2019-07—2021-03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就诊的56例MS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FOG将患者分为MSA+FOG组(20例)和MSA对照组(3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MSA伴FOG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56例患者中,20例(35.71%)患有FOG。与不伴FOG的患者相比,伴有FOG患者的年龄(t=2.197,P=0.032)更大、H-Y分级(Z=-3.668,P<0.001)、UMSARS(t=3.769,P<0.001)评分较高,MoCA评分较低(t=-3.226,P=0.002)。在MoCA子项中,伴FOG患者的视空间执行力(Z=-3.140,P=0.002)较不伴FOG患者低。FOG患者MSA-P型的UMSARS评分高于MSA-C型(t=2.361,P=0.030)、MoCA评分低于MSA-C型(t=-3.55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H-Y分级(OR=8.351,P=0.018)是MSA患者发生FOG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伴FOG的MSA患者在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方面较不伴FOG患者程度重,认知受损在视空间和执行力方面较为突出,MSA-P型比MSA-C型更容易出现FOG,且运动及认知受损更重。高H-Y分级是MSA患者伴发FOG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5年02期 v.28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张含;王垚;李楠楠;张新宁;贾承儒;陈志刚;
目的 探讨多系统萎缩(MSA)患者中冻结步态(FOG)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收集2019-07—2021-03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就诊的56例MS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FOG将患者分为MSA+FOG组(20例)和MSA对照组(3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MSA伴FOG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56例患者中,20例(35.71%)患有FOG。与不伴FOG的患者相比,伴有FOG患者的年龄(t=2.197,P=0.032)更大、H-Y分级(Z=-3.668,P<0.001)、UMSARS(t=3.769,P<0.001)评分较高,MoCA评分较低(t=-3.226,P=0.002)。在MoCA子项中,伴FOG患者的视空间执行力(Z=-3.140,P=0.002)较不伴FOG患者低。FOG患者MSA-P型的UMSARS评分高于MSA-C型(t=2.361,P=0.030)、MoCA评分低于MSA-C型(t=-3.55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H-Y分级(OR=8.351,P=0.018)是MSA患者发生FOG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伴FOG的MSA患者在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方面较不伴FOG患者程度重,认知受损在视空间和执行力方面较为突出,MSA-P型比MSA-C型更容易出现FOG,且运动及认知受损更重。高H-Y分级是MSA患者伴发FOG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5年02期 v.28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唐海;尚晓娜;桑苗苗;王雅楠;高修明;
目的 探讨胼胝体病变临床疾病谱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2020-01—2023-0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胼胝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81例患者发病年龄(50.75±19.34)岁,其中脑血管性疾病48例,肿瘤性疾病14例,先天性畸形8例,脱髓鞘性疾病4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4例,代谢变性中毒性疾病3例,病因复杂。临床表现肢体无力35例,认知障碍20例,共济运动失调21例,言语障碍16例,异己手综合征15例,感觉障碍14例,视觉障碍12例,癫痫10例,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MRI提示累及胼胝体膝部24例,体部42例,压部56例,额叶、顶叶、枕叶亦可见受累,部分病例影像学特征明显。结论 胼胝体病变疾病谱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2025年02期 v.28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 唐海;尚晓娜;桑苗苗;王雅楠;高修明;
目的 探讨胼胝体病变临床疾病谱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2020-01—2023-0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胼胝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81例患者发病年龄(50.75±19.34)岁,其中脑血管性疾病48例,肿瘤性疾病14例,先天性畸形8例,脱髓鞘性疾病4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4例,代谢变性中毒性疾病3例,病因复杂。临床表现肢体无力35例,认知障碍20例,共济运动失调21例,言语障碍16例,异己手综合征15例,感觉障碍14例,视觉障碍12例,癫痫10例,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MRI提示累及胼胝体膝部24例,体部42例,压部56例,额叶、顶叶、枕叶亦可见受累,部分病例影像学特征明显。结论 胼胝体病变疾病谱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2025年02期 v.28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 王月;杨柳;张雨息;甘泉;肖哲曼;
目的 分析卵圆孔未闭(PFO)患者D-二聚体、右向左分流与隐源性脑卒中(C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1-05—2022-07收治的78例卵圆孔未闭患者,经c-TCD检查,其中CS组48例,非CS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情况,统计分析PFO患者发生CS的危险因素。结果CS组入院时高D-二聚体者占29.17%,非CS组为6.67%(OR=5.346,95%CI:1.724~16.257,P=0.004);CS组中永久性右向左分流者占72.92%,非CS组为26.67%(OR=6.872,95%CI:2.517~16.05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组患者的吸烟比例29.17%(14/48)和高血压的比例31.25%(15/30)均高于非CS组的13.33%(4/48)和16.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组患者的SBP为(132.31±15.74)mmHg,高于非CS组的(118.23±13.57) mmHg,且CS组患者E/A、D-dimer(高)、永久性RLS、大量RLS的比例均高于非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圆孔未闭患者处于高D-二聚体水平或合并永久性右向左分流是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隐源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对此类患者应及早进行脑卒中的预防。
2025年02期 v.28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王月;杨柳;张雨息;甘泉;肖哲曼;
目的 分析卵圆孔未闭(PFO)患者D-二聚体、右向左分流与隐源性脑卒中(C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1-05—2022-07收治的78例卵圆孔未闭患者,经c-TCD检查,其中CS组48例,非CS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情况,统计分析PFO患者发生CS的危险因素。结果CS组入院时高D-二聚体者占29.17%,非CS组为6.67%(OR=5.346,95%CI:1.724~16.257,P=0.004);CS组中永久性右向左分流者占72.92%,非CS组为26.67%(OR=6.872,95%CI:2.517~16.05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组患者的吸烟比例29.17%(14/48)和高血压的比例31.25%(15/30)均高于非CS组的13.33%(4/48)和16.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组患者的SBP为(132.31±15.74)mmHg,高于非CS组的(118.23±13.57) mmHg,且CS组患者E/A、D-dimer(高)、永久性RLS、大量RLS的比例均高于非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圆孔未闭患者处于高D-二聚体水平或合并永久性右向左分流是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隐源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对此类患者应及早进行脑卒中的预防。
2025年02期 v.28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郭亚堃;杨清成;郭艳平;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为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22-01—2023-03于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61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采集入院24 h内外周血检测血清CRP、IL-6和补体C3水平,并于卒中后进行6个月追踪随访,根据MoCA评分将实际完成随访的223例患者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及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PSNCI)。结果 PSCI组与PSNCI组年龄及学历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既往病史及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SCI组患者急性期血清CRP[4.98(2.98~6.66)]及IL-6水平[5.7(4.2~7.5)]显著高于PSNCI组(P<0.001),2组患者间补体C3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PSCI组患者急性期血清CRP(r=0.311,P<0.001)及IL-6(r=0.263,P<0.005)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未见补体C3与MoCA评分的明显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OR=1.348,95%CI:1.153~1.575,P<0.001)及IL-6(OR=1.155,95%CI:1.001~1.320,P<0.05)是P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显示联合年龄及学历可有效判断PSCI发生率。ROC曲线下面积联合诊断>CRP>IL-6,CRP联合IL-6共同诊断PSCI的准确度最高;DCA曲线显示,当风险阈值为0.2~0.87、CRP与IL-6联合诊断净收益率>0时有临床意义。结论 炎症反应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卒中患者入院时外周血较高水平的CRP及IL-6是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可共同判断PSCI发生率并进行早期预防。
2025年02期 v.28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郭亚堃;杨清成;郭艳平;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为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22-01—2023-03于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61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采集入院24 h内外周血检测血清CRP、IL-6和补体C3水平,并于卒中后进行6个月追踪随访,根据MoCA评分将实际完成随访的223例患者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及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PSNCI)。结果 PSCI组与PSNCI组年龄及学历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既往病史及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SCI组患者急性期血清CRP[4.98(2.98~6.66)]及IL-6水平[5.7(4.2~7.5)]显著高于PSNCI组(P<0.001),2组患者间补体C3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PSCI组患者急性期血清CRP(r=0.311,P<0.001)及IL-6(r=0.263,P<0.005)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未见补体C3与MoCA评分的明显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OR=1.348,95%CI:1.153~1.575,P<0.001)及IL-6(OR=1.155,95%CI:1.001~1.320,P<0.05)是P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显示联合年龄及学历可有效判断PSCI发生率。ROC曲线下面积联合诊断>CRP>IL-6,CRP联合IL-6共同诊断PSCI的准确度最高;DCA曲线显示,当风险阈值为0.2~0.87、CRP与IL-6联合诊断净收益率>0时有临床意义。结论 炎症反应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卒中患者入院时外周血较高水平的CRP及IL-6是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可共同判断PSCI发生率并进行早期预防。
2025年02期 v.28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孙伟;刘龙;范兆鹏;郑琪;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CT血管造影(CTA)与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01—2024-03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A和DSA检查,比较影像学特征,并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IA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CTA诊断IA的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以DSA结果为金标准,82例疑似IA患者经DSA及CTA检查确诊36例,CTA诊断IA的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2.61%,准确度为82.93%,阳性预测值为78.95%,阴性预测值为86.36%,Kappa值为0.655(P<0.05)。经CTA及DSA检查,36例IA患者的动脉瘤瘤长径(H_(max))、瘤垂高度(H_p)、瘤颈宽度(N_D)、瘤体宽度(W)、载瘤动脉直径(Dv)、纵横比(AR)、尺寸比(SR)等影像学特征均有统计学差异(t=2.205、3.387、2.108、2.072、2.000、2.154、2.10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A测量Hmax、Hp、AR及SR均对AI具有诊断价值(P<0.05)。建立诊断模型,模型诊断概率P=1/[1+e~)(-1.946+0.379×(Hmax)+0.384×(Hp)+0.398×(AR)+0.382×(SR))],模型拟合度Hosmer-Lemeshow χ~2=0.834,P=0.116。ROC曲线检验该模型诊断效能显示AUC为0.830(P<0.05)。结论 CTA诊断I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2025年02期 v.28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 孙伟;刘龙;范兆鹏;郑琪;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CT血管造影(CTA)与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01—2024-03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A和DSA检查,比较影像学特征,并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IA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CTA诊断IA的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以DSA结果为金标准,82例疑似IA患者经DSA及CTA检查确诊36例,CTA诊断IA的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2.61%,准确度为82.93%,阳性预测值为78.95%,阴性预测值为86.36%,Kappa值为0.655(P<0.05)。经CTA及DSA检查,36例IA患者的动脉瘤瘤长径(H_(max))、瘤垂高度(H_p)、瘤颈宽度(N_D)、瘤体宽度(W)、载瘤动脉直径(Dv)、纵横比(AR)、尺寸比(SR)等影像学特征均有统计学差异(t=2.205、3.387、2.108、2.072、2.000、2.154、2.10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A测量Hmax、Hp、AR及SR均对AI具有诊断价值(P<0.05)。建立诊断模型,模型诊断概率P=1/[1+e~)(-1.946+0.379×(Hmax)+0.384×(Hp)+0.398×(AR)+0.382×(SR))],模型拟合度Hosmer-Lemeshow χ~2=0.834,P=0.116。ROC曲线检验该模型诊断效能显示AUC为0.830(P<0.05)。结论 CTA诊断I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2025年02期 v.28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 袁琼;赵爱红;
目的 探讨心电生理平衡指数(iCE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病情和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01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50例确诊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计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Fisher分级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应用12导联心电图记录并计算患者心率、QT间期、Tp-e间期,QRS持续时间,iCEB(QT/QRS)值,进一步分析其与Fisher分级和GCS评分的关系。结果 2组QT间期、Tp-e间期、iCE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40、20.666、5.998,P<0.05)。不同Fisher分级患者iCE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7,P<0.05)。不同GCS评分患者iCE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32,P<0.05)。结论 SAH患者的iCEB值明显升高,且患者的严重程度与iCEB呈正相关。
2025年02期 v.28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 袁琼;赵爱红;
目的 探讨心电生理平衡指数(iCE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病情和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01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50例确诊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计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Fisher分级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应用12导联心电图记录并计算患者心率、QT间期、Tp-e间期,QRS持续时间,iCEB(QT/QRS)值,进一步分析其与Fisher分级和GCS评分的关系。结果 2组QT间期、Tp-e间期、iCE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40、20.666、5.998,P<0.05)。不同Fisher分级患者iCE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7,P<0.05)。不同GCS评分患者iCE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32,P<0.05)。结论 SAH患者的iCEB值明显升高,且患者的严重程度与iCEB呈正相关。
2025年02期 v.28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 赵启媛;丛光燕;吕鸿燕;张勇;李苇;胡盼盼;汪凯;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多巴丝肼联用在帕金森病(PD)伴焦虑和抑郁症状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01—2022-12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PD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药物治疗组及高频rTMS联用药物治疗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测评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测评量表(HAMD)评分。结果 单药物治疗组患者与高频rTMS联用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ADL、HAMA、HAMD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的ADL评分[(62.37±10.57)分比(75.16±9.90)分]、HAMA评分[(17.76±3.67)分比(11.87±2.71)分]、HAMD评分[(20.16±2.52)分比(14.82±2.58)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药物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HAMA评分和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rTMS联合药物组患者ADL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应用高频rTMS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情绪,为临床治疗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2025年02期 v.28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 赵启媛;丛光燕;吕鸿燕;张勇;李苇;胡盼盼;汪凯;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多巴丝肼联用在帕金森病(PD)伴焦虑和抑郁症状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01—2022-12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PD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药物治疗组及高频rTMS联用药物治疗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测评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测评量表(HAMD)评分。结果 单药物治疗组患者与高频rTMS联用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ADL、HAMA、HAMD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的ADL评分[(62.37±10.57)分比(75.16±9.90)分]、HAMA评分[(17.76±3.67)分比(11.87±2.71)分]、HAMD评分[(20.16±2.52)分比(14.82±2.58)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药物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HAMA评分和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rTMS联合药物组患者ADL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应用高频rTMS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情绪,为临床治疗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2025年02期 v.28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 肖铮铮;张峰;宋朝军;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手术后采用抗血小板干预对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3—2023-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予以介入手术治疗)与观察组(介入手术后予抗血小板治疗),各46例。对比2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术后血栓和出血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评分。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TNF-α(264.34±28.47比308.25±41.65)、IL-1(113.47±12.69比169.52±28.74)、IL-6(162.57±18.47比204.62±28.96)均低于对照组(t=5.903、12.102、8.302,P<0.05)。术后2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5.20±1.09比9.04±1.67,t=13.079,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77.85±9.40比65.43±7.04,t=7.171,P<0.05)。观察组血栓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91.30%比69.57%,P<0.05)。结论 介入手术后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和降低血清炎性因子。
2025年02期 v.28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肖铮铮;张峰;宋朝军;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手术后采用抗血小板干预对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3—2023-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予以介入手术治疗)与观察组(介入手术后予抗血小板治疗),各46例。对比2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术后血栓和出血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评分。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TNF-α(264.34±28.47比308.25±41.65)、IL-1(113.47±12.69比169.52±28.74)、IL-6(162.57±18.47比204.62±28.96)均低于对照组(t=5.903、12.102、8.302,P<0.05)。术后2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5.20±1.09比9.04±1.67,t=13.079,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77.85±9.40比65.43±7.04,t=7.171,P<0.05)。观察组血栓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91.30%比69.57%,P<0.05)。结论 介入手术后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和降低血清炎性因子。
2025年02期 v.28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邬振楠;王逸群;
目的 探讨Rood技术联合分类组合运动在帕金森病(PD)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2020-03—2023-03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康复治疗的111例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1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制定分类组合运动方案,研究组在分类组合运动基础上采用Rood技术干预,2组患者均在干预24周时进行效果评价。评价指标包括Webster评分、运动能力[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Ⅲ)]、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跌倒风险[活动步态指数(DGI)]、生活质量[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Webster评分、UPDRSⅢ评分相比干预前降低,研究组Webster评分(10.32±3.15)分、UPDRSⅢ评分(21.25±4.33)分,低于对照组(13.16±3.35)分、(26.18±4.65)分(P<0.05)。干预后,2组患者BBS评分相比干预前升高,DGI评分相比干预前降低,研究组BBS评分(40.24±4.37)分,高于对照组的(35.52±5.14)分,DGI评分(18.21±2.88)分,高于对照组的(16.82±3.00)分(P<0.05)。干预后,2组患者PDQ-39评分相比干预前均降低,研究组(82.65±10.35)分,低于对照组的(93.34±11.83)分(P<0.05)。结论 Rood技术联合分类组合运动用于PD患者康复治疗中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2期 v.28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邬振楠;王逸群;
目的 探讨Rood技术联合分类组合运动在帕金森病(PD)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2020-03—2023-03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康复治疗的111例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1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制定分类组合运动方案,研究组在分类组合运动基础上采用Rood技术干预,2组患者均在干预24周时进行效果评价。评价指标包括Webster评分、运动能力[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Ⅲ)]、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跌倒风险[活动步态指数(DGI)]、生活质量[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Webster评分、UPDRSⅢ评分相比干预前降低,研究组Webster评分(10.32±3.15)分、UPDRSⅢ评分(21.25±4.33)分,低于对照组(13.16±3.35)分、(26.18±4.65)分(P<0.05)。干预后,2组患者BBS评分相比干预前升高,DGI评分相比干预前降低,研究组BBS评分(40.24±4.37)分,高于对照组的(35.52±5.14)分,DGI评分(18.21±2.88)分,高于对照组的(16.82±3.00)分(P<0.05)。干预后,2组患者PDQ-39评分相比干预前均降低,研究组(82.65±10.35)分,低于对照组的(93.34±11.83)分(P<0.05)。结论 Rood技术联合分类组合运动用于PD患者康复治疗中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2期 v.28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张少康;王一茜;刘银芳;张晓曼;
目的 探索MMP-9及IL-6、TNF-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21-01—2022-12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并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122例,依据患者静脉溶栓结局有无发生HT分为HT组与非HT组,检测入院第1、3、7天时患者血清MMP-9水平,入院第1天IL-6、TNF-α水平,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在AIS静脉溶栓治疗后HT中的意义。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2组间溶栓后非颅内出血、治疗前及溶栓后NIHSS评分、FBG、NEUT%、Hcy、LDL-C、MMP-9、IL-6、TNF-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溶栓后非颅内出血及血清MMP-9、IL-6、TNF-α、Hcy、LDL-C等与AIS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其中溶栓后非颅内出血与血清MMP-9、IL-6、TNF-α是危险因素,Hcy、LDL-C水平为阻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MP-9、TNF-α、IL-6及其联合对HT的发生均有预测价值,以MMP-9最为可靠,预测AIS静脉溶栓治疗后HT发生的AUC为0.907,界值109.25μg/L,灵敏度93.8%,特异性76.4%。结论 血清MMP-9及IL-6、TNF-α单独与联合检测均可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发生。
2025年02期 v.28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张少康;王一茜;刘银芳;张晓曼;
目的 探索MMP-9及IL-6、TNF-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21-01—2022-12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并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122例,依据患者静脉溶栓结局有无发生HT分为HT组与非HT组,检测入院第1、3、7天时患者血清MMP-9水平,入院第1天IL-6、TNF-α水平,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在AIS静脉溶栓治疗后HT中的意义。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2组间溶栓后非颅内出血、治疗前及溶栓后NIHSS评分、FBG、NEUT%、Hcy、LDL-C、MMP-9、IL-6、TNF-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溶栓后非颅内出血及血清MMP-9、IL-6、TNF-α、Hcy、LDL-C等与AIS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其中溶栓后非颅内出血与血清MMP-9、IL-6、TNF-α是危险因素,Hcy、LDL-C水平为阻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MP-9、TNF-α、IL-6及其联合对HT的发生均有预测价值,以MMP-9最为可靠,预测AIS静脉溶栓治疗后HT发生的AUC为0.907,界值109.25μg/L,灵敏度93.8%,特异性76.4%。结论 血清MMP-9及IL-6、TNF-α单独与联合检测均可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发生。
2025年02期 v.28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蒲蓉;周龙;向春晖;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并分析血清指标变化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01—2024-01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根据术后3~5 d是否发生CVS分为CVS组(n=47)和非CVS组(n=73),于术前、术后3 d分别检测患者血清Ang-1、MMP-9、MCP-1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差异,ROC曲线分析血清指标预测CVS发生的价值,并观察CVS不同严重程度间血清指标水平差异,分析血清指标与CVS不同严重程度相关性。结果 术后,CVS组血清Ang-1水平低于非CSV组,血清MMP-9、MCP-1水平均高于非CSV组(P<0.05)。血清Ang-1、MMP-9、MCP-1均具有预测CSV发生的价值(AUC=0.655、0.915、0.785,P<0.05)。轻度CSV组患者术后血清Ang-1水平均高于中度CSV组和重度CSV组,MMP-9水平均低于中度CSV组、重度CSV组(P<0.05)。CSV患者脑血管直径缩短程度均与血清Ang-1、MMP-9、MCP-1水平有相关性(r=-0.660,0.352,0.575,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CVS发生率较高,术后血清Ang-1、MMP-9、MCP-1水平变化与CVS发生发展有关。
2025年02期 v.28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蒲蓉;周龙;向春晖;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并分析血清指标变化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01—2024-01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根据术后3~5 d是否发生CVS分为CVS组(n=47)和非CVS组(n=73),于术前、术后3 d分别检测患者血清Ang-1、MMP-9、MCP-1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差异,ROC曲线分析血清指标预测CVS发生的价值,并观察CVS不同严重程度间血清指标水平差异,分析血清指标与CVS不同严重程度相关性。结果 术后,CVS组血清Ang-1水平低于非CSV组,血清MMP-9、MCP-1水平均高于非CSV组(P<0.05)。血清Ang-1、MMP-9、MCP-1均具有预测CSV发生的价值(AUC=0.655、0.915、0.785,P<0.05)。轻度CSV组患者术后血清Ang-1水平均高于中度CSV组和重度CSV组,MMP-9水平均低于中度CSV组、重度CSV组(P<0.05)。CSV患者脑血管直径缩短程度均与血清Ang-1、MMP-9、MCP-1水平有相关性(r=-0.660,0.352,0.575,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CVS发生率较高,术后血清Ang-1、MMP-9、MCP-1水平变化与CVS发生发展有关。
2025年02期 v.28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王坤;荣萌萌;杨金鸣;张宸豪;
目的 探究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右崁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01—2023-01于保定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右崁醇治疗,研究组予以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右崁醇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NIHSS评分、Rankin量表(mR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特异性蛋白(S-100β)、活性氧簇(ROS)、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 d及14 d后,研究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ROS、sICAM-1、TNF-α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AT、GSH-Px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肝功能异常1例。研究组恶心/呕吐3例,皮疹1例,嗜睡/乏力1例,肝功能异常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5%、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脑肽节苷脂与依达拉奉右崁醇联合用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2期 v.28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王坤;荣萌萌;杨金鸣;张宸豪;
目的 探究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右崁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01—2023-01于保定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右崁醇治疗,研究组予以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右崁醇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NIHSS评分、Rankin量表(mR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特异性蛋白(S-100β)、活性氧簇(ROS)、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 d及14 d后,研究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ROS、sICAM-1、TNF-α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AT、GSH-Px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肝功能异常1例。研究组恶心/呕吐3例,皮疹1例,嗜睡/乏力1例,肝功能异常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5%、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脑肽节苷脂与依达拉奉右崁醇联合用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2期 v.28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高灵利;方建;李延红;李晓晖;耿智凡;
目的 探究AQP4、MMP-9、白质缺血性病变与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脑出血但认知功能无异常改变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E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采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损伤等,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相关性进行分析,依据NIHSS评定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并对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QP4、MMP-9水平和NIHSS评分、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均显著升高,MMSE、MoCA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90、36.340、4.179、12.570、33.390、5.138,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在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NIHSS评分与AQP4、MMP-9、血肿体积、病变严重程度、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呈正相关,MMSE、MoCA评分与AQP4、MMP-9、血肿体积、病变严重程度、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等均呈明显负相关。预后不良组患者的NIHSS评分、AQP4、MMP-9、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等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变严重程度、Hcy、血肿体积、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AQP4、MMP-9、NIHSS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等均是认知功能障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AQP4、MMP-9及白质缺血性病变异常均与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及不良预后存在相关性。
2025年02期 v.28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 高灵利;方建;李延红;李晓晖;耿智凡;
目的 探究AQP4、MMP-9、白质缺血性病变与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脑出血但认知功能无异常改变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E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采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损伤等,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相关性进行分析,依据NIHSS评定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并对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QP4、MMP-9水平和NIHSS评分、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均显著升高,MMSE、MoCA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90、36.340、4.179、12.570、33.390、5.138,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在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NIHSS评分与AQP4、MMP-9、血肿体积、病变严重程度、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呈正相关,MMSE、MoCA评分与AQP4、MMP-9、血肿体积、病变严重程度、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等均呈明显负相关。预后不良组患者的NIHSS评分、AQP4、MMP-9、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等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变严重程度、Hcy、血肿体积、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AQP4、MMP-9、NIHSS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等均是认知功能障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AQP4、MMP-9及白质缺血性病变异常均与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及不良预后存在相关性。
2025年02期 v.28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 周志奎;范白云;陈强;柯先金;
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100例青年非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颅内动脉狭窄≥50%的狭窄组、<50%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颅内动脉狭窄的无狭窄组。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空腹血糖(Glu)、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血清Lp-PLA2水平分别为[300.10(223.60,313.44)μg/L]、[52.68(24.45,72.00)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狭窄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无狭窄组Lp-PLA2水平分别为324.18(313.50,334.24)μg/L、300.17(297.60,304.24)μg/L、218.15(211.00,230.08)μg/L,3组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p-PLA2与急性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0.653,P<0.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UA水平(OR=1.006,95%CI:1.002~1.011,P=0.005)、Lp-PLA2水平(OR=1.016,95%CI:1.011~1.020,P<0.001)、LDL-C水平(OR=2.159,95%CI:1.237~3.769,P=0.007)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密切相关,可能为其危险因素。
2025年02期 v.28 21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 周志奎;范白云;陈强;柯先金;
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100例青年非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颅内动脉狭窄≥50%的狭窄组、<50%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颅内动脉狭窄的无狭窄组。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空腹血糖(Glu)、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血清Lp-PLA2水平分别为[300.10(223.60,313.44)μg/L]、[52.68(24.45,72.00)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狭窄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无狭窄组Lp-PLA2水平分别为324.18(313.50,334.24)μg/L、300.17(297.60,304.24)μg/L、218.15(211.00,230.08)μg/L,3组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p-PLA2与急性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0.653,P<0.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UA水平(OR=1.006,95%CI:1.002~1.011,P=0.005)、Lp-PLA2水平(OR=1.016,95%CI:1.011~1.020,P<0.001)、LDL-C水平(OR=2.159,95%CI:1.237~3.769,P=0.007)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密切相关,可能为其危险因素。
2025年02期 v.28 21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 李鹏;窦丽辉;窦静敏;李秀丽;宋香全;
目的 探讨全身垂直律动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邢台市中心医院2022-03—2023-02收治的94例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对照1组采取常规康复(50min)+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对照2组采取常规康复(50 min)+反复促通疗法治疗,研究组采取常规康复(50 min)+全身垂直律动+反复促通疗法。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10 m步行时间、步行功能量表评分(FAC)。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2组和对照1组(χ2=5.192、4.043,P<0.05)。治疗前,3组BBS评分、MBI水平、10 m步行时间、FA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BBS评分、MBI评分、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2组和对照1组(F=11.707、11.414、29.745,P<0.05),而3组10 m步行时间均短于治疗前,研究组短于对照2组和对照1组(F=165.513,P<0.05)。结论 全身垂直律动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2025年02期 v.28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李鹏;窦丽辉;窦静敏;李秀丽;宋香全;
目的 探讨全身垂直律动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邢台市中心医院2022-03—2023-02收治的94例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对照1组采取常规康复(50min)+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对照2组采取常规康复(50 min)+反复促通疗法治疗,研究组采取常规康复(50 min)+全身垂直律动+反复促通疗法。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10 m步行时间、步行功能量表评分(FAC)。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2组和对照1组(χ2=5.192、4.043,P<0.05)。治疗前,3组BBS评分、MBI水平、10 m步行时间、FA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BBS评分、MBI评分、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2组和对照1组(F=11.707、11.414、29.745,P<0.05),而3组10 m步行时间均短于治疗前,研究组短于对照2组和对照1组(F=165.513,P<0.05)。结论 全身垂直律动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2025年02期 v.28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刘义锋;余洋;刘少哲;张东焕;孙孟;温昌明;
目的 探讨不同NIHSS评分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01—2023-01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3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低分组(43例,NIHSS评分<4分)、中分组(68例,NIHSS评分4~15分)和高分组(32例,NIHSS评分>15分)。比较3组入院时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分析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疾病转归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偏回归分析CIS患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ROC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CIS患者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时低分组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分别为(53.18±6.74) ng/L、(4.57±1.38)μg/L、(1.08±0.32) mg/L,低于中分组[(76.53±9.25) ng/L、(9.63±2.44)μg/L、(1.74±0.39) mg/L]和高分组[(98.44±8.61) ng/L、(16.72±3.55)μg/L、(2.53±0.47) mg/L],各指标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1周、2周后转归不良患者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治疗1周后:(73.35±8.44) ng/L、(9.25±2.44)μg/L、(1.73±0.33) mg/L;治疗2周后:(70.96±9.02) ng/L、(8.74±2.13)μg/L、(1.71±0.30) mg/L]高于转归良好患者[治疗1周后:(55.87±6.29) ng/L、(6.15±2.03)μg/L、(1.01±0.31) mg/L;治疗2周后:(31.95±6.24) ng/L、(2.86±0.74)μg/L、(0.64±0.19) mg/L](P<0.05)。治疗1周、治疗2周后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为CIS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预测CIS患者转归不良的AUC分别为0.784、0.838。结论 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与C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疾病转归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测转归情况的有效依据。
2025年02期 v.28 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 刘义锋;余洋;刘少哲;张东焕;孙孟;温昌明;
目的 探讨不同NIHSS评分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01—2023-01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3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低分组(43例,NIHSS评分<4分)、中分组(68例,NIHSS评分4~15分)和高分组(32例,NIHSS评分>15分)。比较3组入院时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分析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疾病转归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偏回归分析CIS患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ROC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CIS患者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时低分组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分别为(53.18±6.74) ng/L、(4.57±1.38)μg/L、(1.08±0.32) mg/L,低于中分组[(76.53±9.25) ng/L、(9.63±2.44)μg/L、(1.74±0.39) mg/L]和高分组[(98.44±8.61) ng/L、(16.72±3.55)μg/L、(2.53±0.47) mg/L],各指标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1周、2周后转归不良患者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治疗1周后:(73.35±8.44) ng/L、(9.25±2.44)μg/L、(1.73±0.33) mg/L;治疗2周后:(70.96±9.02) ng/L、(8.74±2.13)μg/L、(1.71±0.30) mg/L]高于转归良好患者[治疗1周后:(55.87±6.29) ng/L、(6.15±2.03)μg/L、(1.01±0.31) mg/L;治疗2周后:(31.95±6.24) ng/L、(2.86±0.74)μg/L、(0.64±0.19) mg/L](P<0.05)。治疗1周、治疗2周后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为CIS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预测CIS患者转归不良的AUC分别为0.784、0.838。结论 血清CatS、VILIP-1、CysC水平与C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疾病转归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测转归情况的有效依据。
2025年02期 v.28 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 骆艳伟;邹双骏;孙正芹;马亚新;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Apo)A1、Apo 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唐山中心医院2021-01—2023-10收治的112例TIA患者为TIA组,并纳入同时期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Hcy、Apo A1、Apo B水平,对比2组研究对象血清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血清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进一步根据随访7 d内TIA组是否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IS)分为IS组(发生IS,n=29例)与nIS组(未发生IS,n=8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指标与IS的关系。结果 TIA组Hcy(17.53±4.34)μmol/L及Apo B(0.84±0.17) 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8±1.24)μmol/L、(1.32±0.25) g/L,Apo A1(1.26±0.39) 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0.22) g/L(t=15.617、14.898、4.58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Apo B水平与IMT均呈正相关(r=3.248、3.054,P<0.05),Apo A1与IMT呈负相关(r=-2.874,P<0.05)。IS组与nIS组相比,IS组合并高血压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Hcy、Apo A1、Apo B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IMT外,Hcy、Apo B及Apo A1也可作为影响I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相较于健康人群,TIA患者血清Hcy、Apo B明显升高,Apo A1明显降低,其与患者IMT及病情进展IS风险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为TIA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2025年02期 v.28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 骆艳伟;邹双骏;孙正芹;马亚新;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Apo)A1、Apo 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唐山中心医院2021-01—2023-10收治的112例TIA患者为TIA组,并纳入同时期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Hcy、Apo A1、Apo B水平,对比2组研究对象血清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血清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进一步根据随访7 d内TIA组是否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IS)分为IS组(发生IS,n=29例)与nIS组(未发生IS,n=8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指标与IS的关系。结果 TIA组Hcy(17.53±4.34)μmol/L及Apo B(0.84±0.17) 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8±1.24)μmol/L、(1.32±0.25) g/L,Apo A1(1.26±0.39) 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0.22) g/L(t=15.617、14.898、4.58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Apo B水平与IMT均呈正相关(r=3.248、3.054,P<0.05),Apo A1与IMT呈负相关(r=-2.874,P<0.05)。IS组与nIS组相比,IS组合并高血压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Hcy、Apo A1、Apo B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IMT外,Hcy、Apo B及Apo A1也可作为影响I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相较于健康人群,TIA患者血清Hcy、Apo B明显升高,Apo A1明显降低,其与患者IMT及病情进展IS风险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为TIA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2025年02期 v.28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